• 24阅读
  • 0回复

农村欢迎什么样的剧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4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村欢迎什么样的剧团?
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晋东南地区三十六个不同剧种的剧团,都先后深入到山村小庄,为广大社员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有的剧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也有个别的剧目受到群众的批评。什么缘故呢?我们访问了一些剧团领导同志和部分演员,同时在襄垣、晋城、黎城等地,召开了有老年、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参加的观众座谈会,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给农民演什么戏,大有研究的必要。大家认为,戏的内容、形式,大本戏、小折戏,传统戏、现代戏,等等,既要适合当时的政治宣传要求,也要符合广大群众的爱好。屯留县的麟山剧团、潞城县的红旗剧团、襄垣县的秧歌剧团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因为他们有内容很好的剧本,有传统剧,也有现代剧;有大本戏,也有小折戏;还有歌舞、快板等。这些剧目,既配合各个时期的政治宣传,也适合广大观众的口味。晋南专区文工团现代剧目较多,能紧密配合中心工作,所以群众抢着去看,特别喜爱他们演出的《槐树庄》、《夺印》、《雷锋》等剧。群众对潞城红旗剧团的评语是:“看古戏有杨家将,看新戏有李双双;长戏一下午,短戏几分钟;经常说快板;歌唱新农村。”有的剧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差,他们还是拿老眼光看观众,认为农村看戏是看红火热闹,自以为台下观众笑声越大,就是自己的戏演得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专演老本戏,不是抢亲,就是害人,要不就是天上降神,地下出鬼,老年人说这是哄小孩,儿童们说这是吓唬人,妇女们说这是欺负俺妇女。
其次,演员和剧团工作人员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屯留麟山剧团、潞城红旗剧团、晋南专区文工团,每到一处,尽量把自己的拿手戏、好演员和好布景、好服装搬上舞台,让广大社员欣赏。青年名演员崔巧英、傅先贵、王现才、张秀兰等,演出极为认真,唱腔悦耳,舞蹈优美,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的剧团和有些演员错误地认为“乡下人”不懂戏,演出的收入又比城市少,因此演出不下功夫。名演员很少出台,新服装很少见到,布景马虎,道具不全。有一个剧团,各个行当的装饰非常粗糙,丫环和小姐分不开,包公跟李逵一个样。这种演出态度,群众当然是不欢迎的。
再次,演员、职员还要有好作风。在下乡上山演出中,有不少剧团都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晋南专区梆子剧团到阳城、沁水等地演出时,因为山大路窄不能通车,就把服装打成软包,自己扛着、抬着,按时到达了演出地。他们每在一个地方演出结束后,都要把借用过的民房和公共场所打扫干净,群众称他们是“老八路”剧团。晋南专区文工团、落子剧团和屯留县的麟山剧团、潞城县的红旗剧团,在农村演出中,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有的召开座谈会,请群众对剧本、演员、服装、道具提意见。有的利用上午时间,深入田间,一面体验生活,一面给社员在地头说唱当地的新人新事。有的还把自己编写的小剧本、小快板等送给当地俱乐部。有少数剧团却不是这样。有的剧团要求过高的供应,要求过多的人力和车马运送戏箱、行李;有的青年演员还要求坐车。群众对这样的要求是不满意的。对这些剧团的演员、职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做人民勤务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把上山下乡演出看成是自己的政治任务。
剧团如何为农村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希望戏剧界给予应有的重视。
中共晋南地委会 连治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