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4
第5版()
专栏:

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沈鹏飞
我国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山区人口约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具有丰富的植物和水土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解放以前,山区有不少地方,森林遭到破坏,草地被滥垦,水土流失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注意不够,也招致水土流失。以广东一省为例,由于森林采伐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水土流失灾害的也有多宗。
水土流失不但影响山区的农业生产,而且往往使河水暴涨暴落,挟带大量泥沙,沉淀在河道、水库里,使航运、发电、灌溉发生障碍,影响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此,不论在山区或平原,要减免水害,增加农业生产,都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条件及植被等各方面。就地形来说,在平坦地面,因为径流缓慢,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是很少的。坡度愈陡,则径流愈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就愈大。不同坡向和海拔高度对降水量及植被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坡长与小地形因子也常影响到地表径流的集中和分散,这些都关系到水土流失的程度。
气候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有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力等,而以降水量的大小、集中程度及季节的影响最大。温度、湿度与风力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因为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关,所以对水土流失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高温湿润地区降水量虽大,但由于这种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也可能使水土流失得到制止。风力在干旱缺乏植被地区会加速侵蚀,而在森林地带则影响较小。所以气候因素又与其他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和地质条件是自然因素中影响水土流失的主体。因为土壤是在水土流失过程中被破坏的对象,所以它的物理组成和结构就可能决定水土流失的程度。例如,沙土有较高的透水性,能使大量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就比较能够保持水土。
植被是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一种重要因素。在良好的植被条件下,虽有易于被侵蚀的地形和土壤及有较大的降雨,水土也不易流失。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在于它能复盖地表,截留雨水,减少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以及固持和改良土壤等。因此,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中就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尤以森林复被的作用最为显著。
不合理地利用水、土与植物资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在私有制度下,在反动统治下,人们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规律是不会认真加以考虑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为因素加速水土流失的现象正在陆续纠正,这就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水土保持措施大致可分为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两种。例如,农业技术中的带状间作、横坡耕种和深耕、沟垅耕、水平防冲沟等,田间工程中的培埂梯田、石坎梯田、软埝、梯田截水沟、水簸箕和截水坑等,坡面蓄水工程中的水窖、蓄水池、蓄水沟、山坡截流沟等,沟壑治理工程中的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沟台地工程、淤地坝、小水库、护岸工程等,都是防阻水土流失的工程技术措施。
要从根本上杜绝水土流失,就必须采取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生产条件为主,并相应地生产一定的林产品而营造的森林。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调节地表径流和涵养水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较长期的降水,或短期集中暴雨(或溶雪)。这些降水或溶雪,在没有植被的坡地上,招致的水土流失是严重的;在草地和有植物复盖的农耕地上,流失可以减少一些;而以在有林地上为最少。森林下层积聚着活的地被物和死的地被物,吸收水分的能量比一般草地和农耕地为多,林冠和枝干所阻止的降水量又为数甚大(据苏联调查资料,松为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云杉为百分之四十到六十,冷杉为百分之四十到八十。又据观测,雪水涵蓄量在无林的开阔草原为十二厘米,在间林带地段为三十九厘米,在林带地段为一百二十一厘米)。因此,森林通过阻滞和吸收降水,对调节地表径流和涵养水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固持土壤和改良土壤。森林固持土壤的作用是通过它强大的根系,同地面的枯枝落叶层与植被过滤地表径流中的固体物质而实现的。一般牧草植物的根量虽不少于林木,但因其分布集中在土壤表层,形成了草根盘,容易为急流所冲走,而乔木灌木则多有深长的主根与广阔的侧根,对于固持土壤的作用是较草类为优越的,所以破坏森林就容易引起土壤侵蚀。此外,林木根系还在土壤中不断分泌有机酸和其他有机物质,又不断代谢更新,助长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改良土壤的作用。
(3)改善小气候及影响大气候。森林内的地表蒸发量虽受阴蔽而有所减低,但因林木的蒸腾面大,作用时间长,所以林地范围内总的绝对蒸发量比无林地大。这样就可以增大林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空气湿度,从而调节一定的气温,减少一些蒸发。这对植物生长是有利的。如果在一个较大地区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森林复被率,而且是合理分布,则地区上空的湿度、温度和降雨量都会得到改善。
(4)增加林产品的收益。经营水土保持林,虽不以大规模生产经济用材为主,但也可以择伐不少农具用材、薪炭材、小径级的矿柱、杆木和农村建筑用材。此外,还可以从一些经济林树种如果树、木本粮油树等获得林副产品。
水土保持林的经营,要既能发挥因害设防的作用,也能因地制宜作为各种林业生产的一个基地。这是因为水土流失地区,往往也是材料、燃料、油料、饲料、肥料俱缺的所在,以水土保持林为中心,用材、经济、燃料等多林种并举,是既符合当前生产需要,也符合长远利益的。
水土保持林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当地山区生产规划之内。在综合工程规划方面,要与水利工程、交通道路工程和农业技术措施密切相配合,按照地形中的凹地、谷沟、坡地等情况,集水面积和分水岭界线等来作相应的规划设计。所谓因害设防,就要按照地形、坡度和坡向,从最易遭受冲刷侵蚀的地段造起。例如,营造水源调节林就要沿坡地等高线布置一种带状林型,营造邻近荒谷林就要沿无林荒谷的边缘进行等。此外,还须选择适当的树种,介绍适合于当地育苗和造林的技术,以保证成林的质量。
目前,有不少现存林,按其性质可划入水土保持林的范围之内,但因建设的需要,正在划入采伐利用之列。这些森林究竟应该怎样利用,才最有效最合理,是当前林业工作上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水土保持林的利用,应从采伐方式和更新方法上加以严格控制。凡在有水土流失迹象的地区,必须采取更新和择伐的方式,作为木材生产的主要方式。我们必须运用先进技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拟出择伐的技术规程,以保证林地经常有一定的复被率,而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树种的天然更新。如果天然更新不能满足要求,还得采用人工促进方法和补植方法,以保证林木不断发挥蓄水保土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如何采伐利用与更新问题,目前南方林业生产和研究部门正展开讨论。以海南林区为例。海南各大林区,由于更新跟不上采伐,形成大片荒芜采伐迹地,影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且不利于木材生产的永续作业。中共海南区委为此发出改皆伐为择伐的指示。各林区生产及科学研究工作者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仍用块状皆伐,烧垦后进行人工造林。我认为海南区党委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来说,有水土流失迹象的地区林木,采用什么样的采伐利用的方式需要慎重考虑,而择伐则应该是利多弊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