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看花、赏花、栽花——八谈干部参加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5
第6版()
专栏:

看花、赏花、栽花
——八谈干部参加劳动
向霖
社会主义的生产事业怎么才能领导得好呢?
是站在生产之外去领导生产呢?还是置身于生产之中去领导生产呢?
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的种种事例,清清楚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应四官常说:劳动好,工作才会做好;不参加劳动,工作就像浮萍一样浮在上面,摸不到底。有一次,他所在的大队各生产队在落实双季稻面积的时候,大队建议各队种三百四十亩双季稻,但是经各队几次讨论,最多只能安排二百八十亩。是什么原因呢?各队干部都说:田没有了。是不是没田可种早稻呢?不是。经应四官同志在参加劳动过程中调查的结果,原来是不少同志存在着下列思想问题:“我们大队国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社员生活也不用愁,今年早稻面积已经比去年扩大了,再要扩大,社员干活太紧张了。”于是针对具体思想,对社员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果然很好。最后各队落实的早稻种植计划反而超过了大队的建议数。
摘自五月五日《人民日报》
由此可见,只有置身于生产之中去领导生产,问题才能摸得准确、及时(不为种种假象所迷惑);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具体(一不是肤皮了草,隔靴搔痒,二不是凭主观臆测,瞎指挥)。如果应四官不在生产之中,双季稻的种植任务为什么安排不下去,又怎能了解呢?又怎能提出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呢?
更进一层看,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个顽皮的家伙。要真正地能够掌握得住,有时候听人说一说,不行,站在旁边看一看,还不行。只有通过亲身的感受,通过多次的试验,才能驾驭。
李千周为了掌握玉米密植的经验,从春到秋,几乎天天去实地观察。沾尚公社地势高,无霜期短,从来种的主要是莜麦、荞麦等生长期短的庄稼,产量很低。李千周上山后就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推广些高产作物,经常在下队劳动时同队干部和社员们商量。他同北头大队党支部书记郭盛德和一些社员们试种“金皇后”等高产玉米品种,一连作务两年,终于试验成功,接着就在全公社推广。李千周还亲手开了一片荒地,在从来没有种过小麦的沾岭山上试种小麦成功。
五月二十日《北京日报》
要在山高地寒之所长出玉米、小麦来,靠听一听,看一看,又焉能济事?
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指示,是不是就能保证自己的领导方法一定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呢?
还不能。
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指示,诚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确实有这种现象:关于党的方针、政策、指示,多数同志能够严肃的对待,认真的研究,细心的领会,也还有少数同志我行我素,把党的话撂在一边。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我行我素的同志一定会跌跤子。
但是,这里想着重说明的是:单是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指示,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科学的领导方法体现在、也只能体现在党的方针、政策、指示同具体的实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劳动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事业,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之一,但是,这个积极性究竟如何调动?有赖于各级干部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部带头参加劳动,那正是通过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实践,为准确地、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切实地、具体地、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最最基本的、最最方便的条件。也正是进一步贯彻、丰富、检验党的方针、政策、指示最最有效的措施。
从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了种种经验、教训和问题,党的方针、政策、指示,也就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把这些经验、教训、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加以科学的概括。当党的方针、政策、指示还停留在纸面的时候,它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当党的方针、政策、指示仅仅流于一般的布置与号召的时候,它的效果也是不大的。它从实践中来,只有当它回到实践中的时候,才能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走马看花,会看到一个大概;下马赏花会比走马看花观察得细致一些;要掌握社会主义之花生根、发芽、开花、结实的规律性,莫如亲手栽花。
我们要像应四官、李千周同志那样,做一个亲手栽花的栽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