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忠大伯的针线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5
第6版()
专栏:

忠大伯的针线包
张春学
提起忠大伯的针线包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个针线包是牛皮做的,里边分两层,一层装针,一层装线。其中有大针、小针、上鞋针,黑线、白线、麻绳……。社员们称他的针线包是“百宝囊”。
这个针线包,有不少动人的故事哩!
抗日战争时期,忠大伯是太行山的游击队员。山沟里荆棘多,石头多,他整天东奔西走,衣服被扯破,鞋帮被磨飞,鞋底被磨穿,是常有的事。后来,忠大伯的老伴没了,他就把老伴留下的针线包带上了山,准备给队员们缝补衣服、鞋袜。
他先从缝补自己的衣服学起,趁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学补起来。当时他觉得,拿这根一寸长的针,比拿支大枪还费劲哩!他曾想:“我这双长满厚茧的手,拿了二、三十年锄头和镢头,都没觉得重,难道一根小小的针能叫我这条硬汉子低头!”他把针捏得更紧,终于学会了做针线。
有一次行军,小李把一双穿破了的鞋扔在路边,忠大伯看见拣起来。鞋帮子飞了,前边张开了嘴,可鞋底子还硬梆梆的。忠大伯高兴地拾回来。
第二天早上,小李在背包里发现一双补好的鞋,他马上喊:“喂!谁把鞋放在我的背包里啦?”
忠大伯说:“穿上吧!小伙子,保管你再穿个把月。”
小李忙说:“大伯,你的鞋我不穿。我穿了,没人给你做。”
“小李呀!这是你昨天扔在路上的那双破鞋,我趁晚上工夫给你补了补,可别嫌难看。”小李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解放后,忠大伯当了生产队的保管员。队里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他都看在眼里。队里的东西坏了,他总是修修再用。
有一次,忠大伯正在灯下补口袋,赶马车的刘忠礼从门外走进来,粗声粗气地说:“忠大伯,你又穷补啥哩?”
“补口袋。你深更半夜不睡,又来干啥哩?”
“干啥?又来求你了,咱那‘菊花青’牲口的围脖子可一点也不能使了,上月我说换个新的吧,你说将就着使吧,这不又使了一个月,可真算用到家了,该换了吧?”
“你拿来我看看再说。”忠大伯一边缝口袋,一边说。
刘忠礼想:这回可有门了。他马上跑到饲养棚把围脖子拿来,递给忠大伯看。忠大伯细细看了看,上面大大小小有十几个窟窿,随便说了一声:“搁下吧,明天来拿新的。”
忠大伯缝好了口袋,吸了一袋旱烟,找了点棉花和碎布,两腿夹着围脖子,从针线包里抽出针,引上细麻绳,一块一块补起来。补累了,他就放下活抽袋烟。
早晨,忠大伯被砰砰的敲门声惊醒。他一边穿衣服一边问:“谁呀?”
“快起来拿新围脖子,出车呀!”
忠大伯一听是刘忠礼,开了门,把补好的围脖子递给忠礼,笑着说:“还能用半年。”
忠礼一看围脖子,不觉吃了一惊,原来是昨天晚上拿来的旧围脖,不过忠大伯一针一线缝补的挺结实。他伸手接过围脖子,脸刷一下红到了耳后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