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孩子们的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09
第6版()
专栏:

孩子们的家
陈瑞本
生产队的托儿所,创办将近五年了。村子里三、四岁的孩子们,对这个家已经非常熟悉。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房子,热心负责的老保育员——两位忠厚慈善的老妈妈。屋内白色的墙壁上,贴着卫生常识画,梁上吊着用花篓做的小摇篮,以及花样繁多的玩具。
莉莉一醒来,立刻抱起自己所喜欢的布娃娃,这是共青团里的阿姨给他们做的。四岁的小胖子黎明,双手把住木制大卡车的舵轮,焦急地?喝:“快上车吧!汽车要开了!”能走的会爬的小伙伴们,一齐挤到车上。“哎!排好队,让小孩先上!”爱说个大人话的秋菊,一本正经地维持秩序。“喂!工厂,我找爸爸。”“你是谁?”“我是小宝玲。”啊哈哈……老奶奶的欢笑声,使宝玲立刻放下黄泥做的电话机,捂着脸躲到放电话的桌子下。最能闹的黑铁蛋,可能啥都玩够了,他把一条蓝色的带子,拴在手腕上,让人家牵着他,自己情愿当一匹小马。他表演得既认真又灵活,把大家乐得不得了。
一伙背书包的孩子们,唱着歌儿涌进托儿所的大门。他们只有八、九岁,较大的孩子都戴着红领巾,三、四年前他们在这儿住过。
“奶奶好!”孩子们向保育员恭敬地行了礼。然后,就熟练地把书包挂在墙上,跑进屋子里,扛着铁锨,拿着笤帚,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到汲水的井边去,在厕所和院子里……一场紧张愉快的劳动开始了。
老奶奶欢喜得张着嘴,说不出什么话儿。谁也没有给孩子们分工,行动却那么迅速,活儿干得真带劲。可能是习惯了吧,因为每到周末,他们都自觉地跑来了,好像这是一种制度。
一阵铃当似的笑声,从孩子们的喉咙里爆发出来,这笑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孩子们愉快的、幸福的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