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送女上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12
第2版()
专栏:

送女上山
新华社记者 张新辰
四月里的一天,阳光灿烂。一个矮小结实的姑娘兴奋地走在宽阔的林荫道上,她想尽快地回家告诉妈妈:她获得了北京市农业劳动模范的称号,这里还有妈妈的一份功劳哩!
这个十九岁的姑娘叫杨秀岚,是北京西山试验林场的工人,八个月前刚从高中毕业。在党的教育下,在母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她胜利地走过了对她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一段曲折的路程。
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天,杨秀岚迈着沉重的脚步从学校走回家。她想:大学没有考上,怎样对妈妈说,怎样再见同学和老师的面呢?这个在新社会长大的姑娘,不太知道什么是痛苦。在她看来,自己好像走进了丰美的果园,美丽的理想好像是随手可摘的果实。从中学时期她就憧憬着大学毕业以后做一番雄伟的事业。可是,现在没有考上大学,一切美丽的设想似乎都消失了。
她刚进门,妈妈从她的脸色上就看出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并没有责备她,反而更加体贴。她难受得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不责备我?”妈妈说:“你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要责备你?能上大学当然好,不上大学也不是没有前途,中学那么多,每个上中学的人哪能都考上大学?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只要听党的话,好好努力,做什么工作都有前途;不上大学并不丢脸,不努力做好工作才真正丢脸哩!”
女儿感激地望着妈妈,妈妈抚着女儿的头,亲切地说:“孩子,你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苦,稍不如意就难过得这样。”她告诉女儿,解放前全家人多收入少,整年吃不饱穿不暖,父亲不得不出外谋生。解放了,生活才根本改变。爸爸当了工程师,姐妹七个都上了学。妈妈意味深长地说:今天,你还有什么不满意?为了个人这点小事值得这样伤心吗?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杨秀岚在妈妈鼓励下,决心听党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想:党号召青年人到农业第一线去,邢燕子、王培珍等知识青年都听从党的召唤,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我是共青团员,为什么不向她们学习?她勇敢地提出申请:参加农业劳动!
高中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有的人甚至说:高中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真没有出息。当杨秀岚在这些怪论面前感到有些犹疑时,母亲又鼓励女儿说:“你是去为全国人民生产更多吃的和用的东西,有什么不光荣?怎能说没有出息?不要听他们那一套!自己有这个志气,就挺起腰干吧!”
根据国家分配,第二天,杨秀岚就要上山当林业工人了,全家除去在外面工作的父亲以外,都欢聚一堂,为她送行。
袁玉凤一生经历了两次同亲人的离别。第一次是解放前送丈夫出外谋生。在那黑漆漆的社会里,一个无钱无势的人能在哪里找到工作,能不能再同家人团圆?送的人不知道,走的人更不知道。她看着丈夫踏着沉重的脚步慢慢走远了,难受得依在门框上大哭起来。第二次就是这回送女儿上山,这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响应党的号召,送女儿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她心里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和丈夫离别时那种悲伤、痛苦的影子,她感到自豪、光荣、愉快,她相信女儿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她再三嘱咐女儿记住党的教导,听党的话,好好劳动!
建设就是创业就是革命
女儿走了,袁玉凤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可是另一种不安的情绪又开始影响着她:女儿十八年来没有离开自己,没有受过风霜,这次上山能不能坚持住,不会想做逃兵吧!
不久以后,女儿回来休假了。袁玉凤急于想知道她上山劳动的情形,又怕自己的担忧成为事实。夜晚,母女俩长谈起来,老式挂钟的分针走了三四圈,她们还没有谈完。
起初,女儿用新奇、兴奋的口气,谈起林场和劳动生活。可是当妈妈问起那儿的生活时,女儿却说:那儿满院是荒草,屋子是草草建成的,喝的是井水……。妈妈亲切地,但有分量地说:孩子,你是去建设林场,不是去享福的;建设就是创业,就是革命,怎能要人家把一切都准备好?革命前辈流血牺牲解放全中国,现在你们吃、住、用哪样不比他们那时强十倍?你们要是嫌苦,能对得起党,对得起革命前辈吗?
女儿笑起来,她又对妈妈说:上山可困难哩,又喘气腿又酸。妈妈说:咱们应当向革命前辈学习!接着就介绍了一个在街道工作、参加过长征的女干部的故事,并且对女儿说:那时这位女同志也十七八岁,为了革命,不怕累不怕苦,一次上山实在走不动,她就爬了上去……。
母女俩的心情开始接近起来。不过,女儿还有问题:山大树小,什么时候才能建设好呀!妈妈说:从前有个老爹,家门口有两座大山,那老爹叫什么呢?女儿说:叫愚公。妈妈说:瞧人家多有恒心。建设社会主义是千年万载的事情,有了雄心大志,还要有恒心,有毅力。
“建设社会主义是千年万载的事情”,杨秀岚一再重复着这句话。这时,她想起了林场党组织的教导:林业工作也可以说是为共产主义而工作。我们现在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祖国森林不多,华北更缺森林,要在北京、华北和全国抚育更多的森林,就要依靠我们林业工人长期艰苦的劳动!想到这里,杨秀岚比较亲切地感到,“社会主义建设”这六个大字,再也不是空洞的名词,而是急需完成的任务,是鼓舞自己前进的伟大理想。
冲破了重重困难
在这伟大的理想鼓舞下,杨秀岚以一个共青团员应有的勇气和毅力,冲破从生活到劳动的重重困难。和她一起到林场当工人的一些青年学生,起初嫌山上水苦,宁可下山买冰棍吃也不喝水。队长批评了他们。杨秀岚带头喝了第一口水。开始,他们每一次上山都要休息几次,杨秀岚就有计划地在每次休息前多走一段路,缩短休息时间,锻炼体力。有一次,去远山参观,大家累得坐在石头上不愿走,老工人鼓励他们说:劳动是从锻炼开始的。这时,杨秀岚又想起了妈妈说的那位长征女干部,就勇敢地站起来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都不叫苦,我们难道不能克服这一点困难?说罢,就向前走,大家也跟了上来。脚扭了,她还是坚持上山。为了使新种的小树在干旱情况下能迅速生长,她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挑水上山浇树苗。
杨秀岚在劳动中克服每一个困难,都得到党和集体的帮助,也得到她母亲的鼓励。袁玉凤虽然是家庭妇女,不识字,但是解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变化,使她深切地感到今天的幸福,是党和国家给予的,一九五六年她参加了街道工作,更直接地受到了党的教育,提高了觉悟。她感到母亲的责任就是千方百计鼓励女儿克服困难,积极劳动。每次当女儿回来,她都仔细观察女儿的神情,不论女儿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她都是鼓励女儿坚持锻炼,从不说过于温情的话,更没有说过泄气的话。
去年冬天,她发现女儿的手背冻得红肿起来,就问:“为什么不戴手套呢?”女儿说:“现在我们是在码堰(将乱石整齐地码在平整过的山地外侧),戴手套手指不灵活。她感到女儿做的很对,可是,哪有母亲不疼女儿的。她想减轻女儿的疼痛,让女儿在家休息几天。可是又一想,不行,不能将孩子爱坏了!她知道,母亲一句话,一个神色,都对女儿有很大影响,你说过几天再回去吧,孩子心里就会“开后门”,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想回家,这样慢慢地不就变成只想躺在妈妈怀里享福了么?
夜深了,袁玉凤把女儿手套上的五个指头剪去,在手背和手心上缝上一层毛皮,带着这样的手套既保暖又能劳动。第二天女儿带着那双凝聚着母亲心血的手套离家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改变了荒山也改变了自己
杨秀岚慢慢地成长起来。她当选为小组长和团支部委员。每次回家,她都要告诉妈妈林场的新成就,给妈妈带来新的愉快。
可是,有一次,她却愁眉苦脸地回来了。当她告诉妈妈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几乎要淌下眼泪。妈妈问:“现在怎么办?”女儿回答说:“我不想当组长了!”妈妈又焦急地说:“怎么这样想!”还关心地问女儿是否同队长谈过。女儿说,队长批评了她,要她好好向大家学习,研究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妈妈说:对呀!不要以为,当了组长,就不要向人家学习了。你想想,是你一人懂得多,还是大家懂得多?
杨秀岚久久不能入睡,她感到队长批评得对,妈妈说的也对。最近自己只注意个人锻炼,和集体有些疏远了。杨秀岚带着一种新的信心回林场去了。当她再次回来时,又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告诉妈妈:不仅她超额完成了任务,全组生产任务也完成得更快更好了。半年多来,杨秀岚和同伴绿化了五座山头,冒着严寒将荒石河滩变成了果园,在两条山沟里,种上了玫瑰、连翘。他们的汗水改变了荒山面目,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感情。不但锻炼了身体,也学习了技术。杨秀岚还考上了林学院的函授学校。
现在,杨秀岚对每棵小树都是那么有感情,她知道它的过去,更盼望它的将来,树上出了一条新枝,一片新叶,她都十分高兴。她开始懂得伟大的理想要通过平凡艰苦的劳动来实现。有人说,咱们天天抡镐刨坑太单调,她却说:想想将来,就不会感到单调;几年、几十年后,我们栽的树会派上多少用场,大至栋梁,小至桌椅,都可能用上它,都有我们的一份劳动在里面呢!
做一个优秀的林业工人
过了一个时期,当女儿告诉妈妈自己当了劳动模范的时候,袁玉凤呆住了。这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事,也是这个平凡的家庭从来没有过的荣誉。她在这时又一次想起了党。她感激党,也为女儿获得这样的荣誉而高兴。可是,应该夸奖女儿吗?不能!她想:一切刚刚开始。于是她平静地对激动的女儿说:孩子,妈妈只是把你养大,教导你,使你变成劳动模范的是党,你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千万不能骄傲。
不久,一个学校请杨秀岚做报告,姐姐高兴地给她拿出了新衣服,袁玉凤却说:为什么要换新衣服去做报告?秀岚,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个普通的工人,党表扬你,大家请你做报告,是因为你在积极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林业工人,你要好好做一个党所要求的优秀的林业工人。
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林业工人!——杨秀岚在党的引导下,现在又踏上了新的途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