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东北六市联合举行防治稻瘟病学术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12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东北六市联合举行防治稻瘟病学术讨论会
沈阳、吉林、哈尔滨、长春、佳木斯、旅大六市联合举办的防治水稻稻瘟病学术讨论会于最近在吉林市召开。会上着重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
水稻品种、肥料同稻瘟病的关系。近年来,东北地区水稻品种混杂和品种退化的情况很严重。多数人认为,种子的严重混杂是造成大面积发生稻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种子田,加强选种工作,大力提高种子纯度,是当前生产上减轻稻瘟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也有人提出,在种子纯度较高的某些个别地区,稻瘟病还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品种抗病性的退化。在这些地区应以串换纯度较高的外地种子,或经小型试验后,引种新的品种,作为预防发病的主要对策。
对今后选育新品种问题,大家提出应该以抗病、耐肥、丰产、质优为方向。育种途径主要是品种间杂交和选育,其次是水陆稻杂交、籼粳稻杂交等。但也有人认为,籼稻生长期长、不耐寒、米质较差,因此在东北北部地区,是否利用籼粳稻杂交育种,还需进一步考虑。
大家认为,过多地施用氮肥是影响品种抗病性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各地区因地制宜合理施肥,也是防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适时早播、早插、培育壮苗、合理排灌等技术环节,对减轻稻瘟病发生也有很大作用。
稻瘟病发生及流行规律。大家认为,东北地区稻瘟病菌的初次侵染仍以带病稻草和种壳为主。种子虽然普遍带菌,但苗期由于气温低以及水床育苗,一般都不发病。因此,用种子消毒防治稻瘟病不是必要的。关于流行条件,大家认为,在存在菌源、有适于流行的气候条件及感病植株抗病性低的条件下,稻瘟病就有可能流行。但也有人提出,稻瘟病流行的因素决定于品种的感病程度。如果品种抗病性较强,它即使在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气候条件下,也不一定发病。因此,气候条件不一定是病害流行的因素。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有人提出“以品种为主,药剂为辅”;也有人提出“以利用抗病品种为中心”;还有人提出“以品种为基础,肥水管理为关键,药剂为保证”。经过讨论,大多数人认为,防治稻瘟病应该采取“以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抗病丰产潜力为前提,以合理的肥水管理为关键,以清除病原和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
(庆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