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从“收在锄上”谈中耕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14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从“收在锄上”谈中耕作用
中耕是庄稼田间管理中普遍应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广泛流传的“种在犁上,收在锄上”的农谚,对中耕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耕的一个明显作用是锄掉杂草。田间杂草是庄稼的大敌之一,它的危害不小于病虫的侵袭。在庄稼的生育期中,中耕是及时防止草害的一个最有力的措施。我国农民根据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极其巧妙地运用了中耕技术。北方地区对大田庄稼实行“紧三遍”锄草就是一例。这样连续中耕,对于防止夏季农田草荒、抑制草害、保证丰收,有决定性的作用。农田除草要“锄早、锄小、锄了”,正是这方面经验的概括。
中耕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改善土壤环境,为庄稼的生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庄稼生育期间要求土壤有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和养料。这些因素是跟具体的土壤特性、施肥情况、降雨和灌溉等密切相关的。中耕就是调节这些因素的一个有效手段。土壤中的水分、空气、温度、养料等都跟土壤的孔隙状况(总孔隙度和孔隙组成)有关,它对上述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中耕可以使不同深度(从三、四厘米到十一、二厘米)的土层得到不同程度的疏松,改变了耕层构造,使固体、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的容积比例得到调整。中耕后表土疏松了,雨水比较容易渗入,减少地表的径流;同时又造成一层疏松的复盖层,可以抑制土壤下层水分的蒸发,使作物能够经济而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通常说的“锄头底下有水”的道理就在于此。中耕也可以散发土壤表层过多的水分,或是打碎结皮和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既有利于庄稼根部的呼吸,又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幼苗生育,减少病害威胁,所以又有“锄头底下有火”之说。随着水分、空气、温度等因素的变化,某些土壤微生物更便于繁殖。如中耕后,土壤好气性微生物(像硝化细菌等)的数量成倍地增加。
根据我国农民的经验和科学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中耕对庄稼的控制和促进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耕调节了土壤环境,间接地影响庄稼的生育,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耕可以切断庄稼的根系,即所谓“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直接影响庄稼的生育。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调节庄稼根系的生长和它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作用。利用中耕“蹲苗”的办法控制某些庄稼苗期生育;用挠秧办法促使增加有效分蘖等,都属于对庄稼控制和促进的具体运用。
北京农业大学耕作教研组
李丕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