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关于稻农皮炎的调查和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14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稻农皮炎的调查和研究
上海市稻农皮炎防治研究组,近年来进行了上海地区稻农皮炎的试点调查研究。
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在耕田阶段发现了三种皮损。(一)红斑: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三。系因低温而引起暂时性血管反应所致。离水半小时后,即自行消退。(二)皴裂:发生率为百分之八点五。系下水后皮面脂肪被擦,失去弹性;出水后水分挥发,局部温度降低以及干燥所致。涂以滋润性软膏,即不再发生。(三)手足皲裂: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系患处皮肤因长期遭受摩擦而发生防御性增厚,失去弹性所致。在冬季,由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均减少,皮肤缺乏滋润,在活动时很容易皲裂。用热水浸泡患肢,然后削去裂口两侧的增厚皮肤,再搽以含有百分之三至五柳酸和百分之五至十白降汞的软膏,每日二次,数日可愈。每周搽以这种软膏二、三次,亦可预防。
在拔秧、插秧和耘耥阶段,他们发现了浸渍糜烂型皮炎、禽畜血吸虫尾蚴皮炎、小腿皮炎和指甲病变等。前二种发病率最高,并严重影响生产。
浸渍糜烂型皮炎(俗称烂手烂足):发生率达百分之八十左右。它是由田水的碱性、大气湿度、局部经常潮湿、机械性摩擦和指(趾)间皮肤嫩薄等综合因素,特别是长期的潮湿和摩擦引起的。预防的措施是,离田后即彻底清洗(少用热水和肥皂),保持干燥。下田前搽以防水油膏,劳动后扑以干燥性粉剂,有防护作用。
禽畜血吸虫尾蚴皮炎:接触含有大量禽类血吸虫尾蚴的田水即可发生,发生率达百分之百。发病的原因是,从鸭粪所含的禽类血吸虫卵孵出毛蚴进入椎实螺,然后从椎实螺逸出尾蚴钻入人体。初步试用证明,含有磷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防护浆,有防治作用。而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消灭禽类血吸虫病,尚需血吸虫防治机构加以研究。
此外,他们在割稻阶段也发现了若干其他病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