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放下“架子”——十谈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22
第6版()
专栏:

  放下“架子”
  ——十谈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向霖
有“架子”的人,别人不容易和他接近,勉强接近了,也不会对他说知心话,因为他总显得比别人高一些,别人比他低一些。没有“架子”的人最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当个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
如何放下“架子”呢?这和参加劳动倒很有关系。
有个大队支部书记谈他参加劳动的体会,其中谈到这样一点:干部参加劳动了,社员就把你看成自家人一样,既不把你看得高些,也不把你看得低些,他们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而干部呢,也会有相同的感觉,虽然自己负责指挥生产,是领导,但同时要劳动,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不应该比社员显得特殊,自视高人一等。于是“架子”自然就放下来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中间确实有些道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旧社会的说法。那时候的读书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现在这种说法虽然不流行了,但是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总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轻视劳动人民的想法,觉得自己有文化,有本事,“下笔万言,倚马可待”,而劳动人民文化不高,只会种地做工,算得了什么!或者认为自己干的是领导工作,劳动人民是被领导的,自己的工作岗位特别重要……口上虽不讲,这种“优越感”却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架子”。
一参加劳动,上的第一课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来粮食来得不容易,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来得不容易,都是一滴滴的汗水换来的,没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自己一天也活不下去,更谈不到自己安静地去工作了。“优越感”就打掉了一半。
一参加劳动,又发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浅薄,犁地、锄地、各种庄稼活都不会,原来种地还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切都得向农民学习,要做小学生。至于要很好地去领导生产,那就要通过劳动,更虚心地向农民请教了。于是“优越感”又打掉了不少。
一参加劳动,就会发现劳动人民是那么朴实可亲,那么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劳动,他们的立场坚定,看问题是非分明,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许多可贵的品质,都值得自己学习,自己应当很好地去培养起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来,这就会使自己认识到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的必要。于是,什么“优越感”,什么“架子”,想着也觉得惭愧了。
劳动是锻炼人的熔炉。干部,尤其是经常接触群众的干部,到这个熔炉中去炼一炼,是大有好处的。参加劳动,是帮助干部放下架子的重要条件。至于是不是就真的放下架子了?自然还有待每个人要求进步的自觉和决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