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美国报刊大吹大擂肯尼迪“和平战略” 肯尼迪演说包藏的祸心进一步暴露 承认侵略扩张政策不变 希望中苏联盟完全破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25
第4版()
专栏:

  美国报刊大吹大擂肯尼迪“和平战略”
  肯尼迪演说包藏的祸心进一步暴露
  承认侵略扩张政策不变 希望中苏联盟完全破裂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在为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大吹大擂声中,进一步暴露了美国总统在美利坚大学发表的演说中所包藏的祸心。
《纽约时报》十六日在一篇题为《和平战略》的社论中宣称,肯尼迪总统由于认识到“希望必须与历史的教训相结合”,为此“已制订了一个切实的始终如一的计划”。
这家报纸对肯尼迪在演说中狡猾的玩弄和平姿态倍加赞扬。它说,“分析一下这个演说的经过巧妙安排的各部分”就可以看出,肯尼迪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共产党集团内做出可能会产生现在看来是我们的力所不能及的解决办法的那样一种建设性的改变”。
社论说,肯尼迪“决心要保卫自由的边疆”。但是在推行这样的政策时,肯尼迪“为了避免出现使共产党国家能够动员起爱国主义热情来保卫他们的事业的对峙,不希望使他们只留下要么屈辱地退却,要么核战争这两种选择。”
这家美国报纸说,肯尼迪根据这些前提提出的美国的具体政策,就是要“把和平建立在俾斯麦的格言的基础上,即政治是实现可能实现的事情的艺术。”社论说,这种“和平不能是不惜任何代价的和平”也不是“普遍的和平”。它的实质是要阻止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并要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对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运动的支持。
美国资产阶级政论家李普曼十四日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也承认,尽管肯尼迪大谈“和平”,但是他推行的仍然是侵略扩张政策。李普曼说,肯尼迪的演说表明,虽然“美国对苏联和共产党世界的事态发展的估计方面是有变化的”,但是“在美国抵抗共产主义扩张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在谈到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时,李普曼并不掩饰,美国统治集团对此寄予很大期望。他说,美国目前正在希望能够出现这样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将带来这样一代人”,他们对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逐渐失去了兴趣”。李普曼还散布核战争恐怖。他说,“总统曾对赫鲁晓夫说过,既然在核时代我们必须共处,因此,可能引起武装暴动的战斗性行动必须放弃”。
美国专栏作家约·艾尔索普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说,肯尼迪在演说中作出的只是和平的“姿态”,而他就停止核试验问题提出的建议也是出于谋求美国自己的利益。艾尔索普说,关于停止核试验问题,肯尼迪作出的决定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惊人”,“总统只是表明自己不再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倘使苏联人也不进行这种试验的话。”艾尔索普接着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都认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安于’这种有条件地暂停美国大气层试验。况且,因为有条件,所以作出的牺牲同意想得到的好处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艾尔索普承认,美国在这方面谋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从一项有力地防止核武器扩散到其他国家去的禁止试验条约中获得巨大好处”。他说,美国“那些希望无限制地继续进行核试验而不喜欢禁止核试验的主张的人,显然全然忘了我们目前的立场以及我们的实际利益所在。”
美联社记者纠利克也指出,美国所以决定在莫斯科同苏联举行停止核试验的谈判,是因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美国的“原子武库”中已有不少原子武器。纠利克还说,此外,“华盛顿对禁止核试验谈判同苏联和中国意识形态的讨论这两者的关系显然感到很大兴趣。”
《华盛顿邮报》十二日在一篇报道中直截了当地指出,虽然肯尼迪已经同意在莫斯科举行禁止核试验谈判,但是美国却丝毫不打算真正停止它的试验和发展核武器计划。报纸就这方面举出的证明是:“美国在内华达州进行的一系列地下核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显然将继续进行下去”;美国进行大气层试验的地方的太平洋中的约翰斯顿岛从去年停止试验以来仍然“保持随时作好准备的状态”;而且“美国在同意下月在莫斯科举行进一步谈判的时候决没有放慢或放弃它发展新的原子武器和新的武器概念方面的科学和技术建设”。
许多美国报纸还承认,肯尼迪这篇演说是有意选择在中苏两党七月五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之前发表的。它这样做的目的显然在于妄图挑拨中苏关系,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华尔街日报》指出,肯尼迪的作法说明,他“已决意比较积极地逐渐插身到中俄争吵中去”,“他深信西方很有可能影响中苏辩论的结果”。《芝加哥太阳报》在一篇题为《对俄国的大胆建议:加入我们这一边!》的文章中叫嚷说,对于中苏两党会谈,美国认为,“最好的结果是中苏联盟完全破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