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商业服务业工作是不是“低人一等”?——北京日报总结讨论的六篇社论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6-27
第2版()
专栏:

  商业服务业工作是不是“低人一等”?
  ——北京日报总结讨论的六篇社论摘要
  (一)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在《反对轻商思想》的社论中,首先对这个问题作了阐述: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农业和工业,是我们社会上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和工业如何联结在一起?农业如何实现基础作用?工业如何实现主导作用?工业如何支援农业?农业又如何支援工业?这就要依靠商业去组织商品交换和物资交流。商业的这种重要作用,形象地说,就是桥梁作用,它是农业和工业的桥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商业还通过收购和销售业务,促进国营工业企业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商业通过组织工农业产品的交流,促进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商业,利用社会主义的经济力量,在同社会主义的敌人——投机倒把的资本主义分子作斗争中,稳定人民的生活,保护人民的利益,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社会主义商业的广大职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买卖,增加赢利,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
社会主义商业如此重要,为什么有些人还有轻商思想?
社论说:有些人轻视社会主义商业,是因为他们把旧社会的商业同社会主义商业混淆在一起,用旧眼光看今天的新事业。在有些人的脑子里,一提到商业,往往就联想到那些大腹便便、点头哈腰、油嘴滑舌的旧商人,联想到那些蒙混欺骗、以次顶好、说得天花乱坠的旧商贩。一提到商业,他们的脑子里,马上就出现“无商不奸”、“做买卖赚钱”这样一些看法。他们把这种印象同社会主义商业混淆起来,因而对社会主义商业也加以轻视,这是不正确的。
还要划清另一个界限,这就是要把旧社会的商业资本家跟商业企业中的劳动者区别开来,不要轻视商业劳动者。他们同工人、农民一样,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不要把他们跟资产阶级混同起来。
社论说:在解放以后的十多年里,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商业正形成着一种新的看法和新的舆论,这就是重视和尊敬商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对于那种歧视商业,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商业工作人员的现象进行积极的斗争,对于自己的子女、学生参加商业工作,采取积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等等。这是正确的态度,是新的风尚,是我们社会舆论的主流。
但是,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家庭中,还存在着一些轻视商业的舆论,它实际上在反对和抵制正确舆论。不可小看这种习惯势力。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生产关系改变了,但是人们的思想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列宁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这种习惯势力,是旧思想和资产阶级残余势力在新社会里相结合的反映,是阶级斗争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反对轻商思想,也就是这样一种性质的斗争。
社论指出:今天,许多知识青年作为新的血液,补充了商业队伍。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广大群众,积极地大力地宣传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性,宣传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参加商业的必要性,增加商业工作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
《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勤务员》的社论,着重分析了售货员、服务员的工作是不是“伺候人”的问题。
社论回答说:是“伺候人”,但不是旧社会里人们所说的“伺候人”,而是伺候人民,为人民服务。旧社会,“伺候人”的实质,就是奴仆伺候主人。是一个阶级奴役另一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现在,专门要别人伺候的剥削阶级已经被打倒。商业、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有了很大的变化,“伺候人”的涵义也跟旧社会完全不同了。
有些人愿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总觉得做售货员、服务员这样直接为人服务的工作,似乎不如其它工作光彩。社论说: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看到,社会分工复杂多样,各行各业都为人民服务,但是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不同,服务方式也就不一样。谁光彩,谁不光彩,不决定于他做哪一种工作,而是决定于他是不是为人民服务。
社论说:有人把售货员、服务员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跟“受气”联系起来,这也是不对的。今天,售货员、服务员同顾客之间的关系,跟旧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售货员、服务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发生争执的时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是有思想觉悟和政治涵养的表现,是人民的忠实勤务员的本色。
社论认为:搞好售货员、服务员同顾客之间的关系,单靠售货员、服务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三)
做商业、服务业工作究竟是不是“屈才”呢?《勇敢地担负起开路先锋的光荣责任》的社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地了解青年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队伍所担负的责任,这个问题解决了,对于是不是“屈才”的问题也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
社论说:社会主义的商业、服务业具有联系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商业、服务业工作者,必须懂得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之间、生产同消费之间的一些矛盾关系,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的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而且也是政治工作。它要求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的队伍,应该是有高度觉悟的、业务熟练的、有文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对于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商业、服务业在人类生活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老一辈的商业、服务业工作者从前人手中所继承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其内容是丰富的,很多经验是对人民有用的;但是因为新旧商业、服务业的性质全不相同,有些经验已经不适用了。有些是必须清除的资产阶级影响。因此,新的商业、服务业工作者,就有责任从党的政策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选择那些真正对人民有用的东西,批判和抛弃那些不适用的、不利于人民的坏做法。
社论说,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一批青年的希望是很大的,希望我们经过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实践的锻炼,迅速成长为社会主义商业、服务业战线的骨干,希望我们能够做开路先锋,为后来的知识青年树立榜样。这样的任务,难道能够说是很“简单”的吗?难道能够说是“屈才”吗?
社论认为:商业工作者十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习:
首先,要学习政治,要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政治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离开了政治,离开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根本目的,也就没有了社会主义的商业和服务业。
其次,新的商业、服务业工作者还应该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术。售货员、服务员既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又是生产部门的耳目和参谋,因此,有关的业务技术要认真学,有关的业务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也要学。
第三,要学习文化。因为提高政治、加强政治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提高业务,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也同样需要文化。(四)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社论,在叙述一部分新参加商业、服务业工作的知识青年,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没有出息”“没有前途”的“低贱”劳动以后,同时指出这种思想也存在于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某些人当中。
社论说:这里牵连着一个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就是说牵连着一个教育战线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说,按照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我们只能培养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文武双全的人。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为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残余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进一步还要为建设消灭工农差别、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应该截然分开,而是应该逐渐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总是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且事实上是按照这样的教育方针来办教育的。
社论说:现在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除了一部分升入高中或者大学以外,一部分将要在城市中就业,绝大部分将要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当然,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同时也必须使一部分青年学生升学深造。但是,如果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达到脱离体力劳动的目的,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逐渐脱离劳动人民、脱离政治、脱离革命,那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社论认为:劳动是光荣的,看不起劳动的人才是可耻的。要表扬那些勇于开辟道路,勇敢地走上农业生产岗位、商业和服务业工作岗位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安心地劳动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努力学习,作出出色的成绩。
  (五)
青年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怎样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呢?《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的社论说:从无产阶级的观点看,一个革命的青年应当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确定自己的理想。这就是说,不是按照主观空想,而是按照客观的革命事业的需要,不是根据个人的利益,而是根据人民的利益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按照社会主义的需要来树立理想,就能够站在时代的前面,推动历史前进。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只要方向正确,不断学习和掌握劳动的本领,就能够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有的青年说:“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这个大道理我是懂得的,可是青年人是不是还应该有个人理想呢?”回答是肯定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艰巨任务,需要战胜各种各样的敌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有成千上万有理想的人,需要成千上万有事业心的人,需要成千上万精通本行业务的人,需要成千上万敢于革新敢于创造的人,需要他们团结广大群众,树雄心、立壮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但是,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有个人理想,而在于个人的理想是不是从属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是不是能够使自己的理想同党的需要、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
从道理上讲,不少青年也承认,应该服从革命的需要,满腔热情地走向工业、农业、商业等各条劳动战线上去。不过,他们心里总还觉得这些劳动太平凡,甚至恐怕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社论说:在任何一个岗位上,要想掌握这一个工作的规律,做出出色的成绩,都是很不容易的,都必须艰苦地劳动,持续地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技术、文化水平。因此,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有着实现个人理想、发挥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先从具体地做平凡工作开始。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得建筑在貌似简单重复的日常劳动的基础上,因为任何事业都不能依靠空谈和幻想。
社论认为:关于理想的种种看法,归根到底反映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世界观。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呢,还是为个人而奋斗呢?是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呢,还是成天为个人如何成名成家打算?是经常想到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呢,还是只顾自己有舒适生活和美满家庭就满足了呢?是做劳动人民中的一分子呢?还是做“人上人”,做劳动人民的“老爷”?社论认为:青年们应该选定正确的方向,真正为人民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才不致于在错误思想的羁绊下,辜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六)
最后一篇社论《劳动万岁》,概述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意义。
社论说:我们共产党从建党那天起,就宣传劳动光荣,认定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种种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号召人们鄙视那些不劳而食的寄生虫,领导劳动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取得劳动人民的解放。今天,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无论从事哪一种劳动,只要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做出了成绩,都会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
如何对待劳动,也就是如何对待劳动人民的问题,这是区别革命和不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社论说: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求得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只有重视劳动,肯为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进行斗争和辛勤劳动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革命者。
社论说:许多青年是在和平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严重的革命斗争的锻炼,在思想深处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他们只有到各个生产战线上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锻炼,才能够不断提高共产主义的觉悟,才能够取得真正的革命和科学的知识,才能够彻底改造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巩固地建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目前,农业战线、商业战线是党和国家最需要知识青年的岗位,也是知识青年锻炼革命意志的好地方。
社论最后引述毛泽东同志的话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社论号召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努力工作,积极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