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读“四下后进队”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3
第2版()
专栏:

读“四下后进队”有感
夏草
严如湛四下后进队,下的是四个各有难题的队。难题虽异,严如湛探索难题的钥匙却只有一把,他用这把钥匙,探索到第二生产队的劳动定额不合理,探索到第一生产队的集体生产不起劲,探索到第三生产队(移民)的生产条件不完备,探索到第四生产队的耕作技术不在行。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这些难题解决了。
这把钥匙是什么?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这把钥匙,确乎灵验。岂止四个队各有难题,即使在一个队里,也不止一个难题。难题有大小、主次、轻重之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又同人的思想、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这一切,只有首先亲身参加到实践中去,从事各项斗争,才有可能探索出来,才有可能区别出来,然后,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一切知识,离开了社会实践,是不能得到的。严如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每下一个后进队,头一件事就是同社员一起劳动,换句话说,就是亲身参加实践。他用这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打开了群众的嘴,直到探索出每一件事物的细微末节,来龙去脉。如果浮在上面,远离群众,或者虽然下到了后进队,却只是村前村后转圈子,指手划脚,那么,他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 × ×
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人和人的关系,这一切生产因素中,人、人和人的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严如湛下到后进队,不但找病症,而且用另一把钥匙,进一步找病源。他在第二生产队找到劳动定额不合理,不能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但他没有在这里止步,又在劳动中进一步找到有的富农利用这个缺点兴风作浪。他和党员、干部分析了这些情况后,紧紧地依靠贫下中农和大多数社员,制住了风浪,并且制定了合理的劳动定额,这个后进队的风气果然大变了。在第二生产队,严如湛启发一个贫农社员回忆穷苦出身,并且帮助他解决困难,通过这次教育,提高了一些一时有糊涂思想的社员的阶级觉悟和集体生产积极性。
这另一把钥匙是什么?就是阶级观点。
生产活动中的种种现象,是极其复杂的。什么是本质,什么是主导的,什么人是什么思想,人和人是什么关系,都需要作具体分析,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对人、人和人的关系,还需要作阶级分析。如果严如湛对第二生产队的了解停留在劳动定额上面,那么,他就不能了解社员劳动积极性不高的深一层的原因,而当他发现富农的破坏活动后,经过阶级分析,就找到了病源,也就找到了对症下药的单方——执行阶级路线,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大多数。也正因为严如湛对第一生产队集体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追根究底,追到张老成这个关键人物动摇的根源,他也就找到了用回忆对比的最有效的阶级教育方法。
× × ×
严如湛是党支部副书记,同时又是生产上的一把好手。他下到每一个后进队,总是从生产入手,处理每个队的不同的关键问题,叶落归根,最后仍然落到生产上面。他当了干部后,从没有脱离过生产,熟悉每个队的自然条件,熟悉各样庄稼活,到处热心传授操作技术。四个后进队,尽管病症不同,病源不同,可是,经过严如湛悉心治疗,直到把生产扎下根子,终于都出现了集体生产欣欣向荣的局面。
这是严如湛改造四个后进队的又一把钥匙。
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是政治上的旗手,又是生产上的能手。做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这两条缺一不可。严如湛不仅善于做思想工作,而且善于做生产工作。他在每一个后进队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的——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不达目的,他是不走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还必须了解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农业生产的规律;必须掌握育秧、做秧田、做田塍、犁田、喂牛等生产技术。这是一门科学,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
× × ×
农村有许许多多严如湛式的党支部书记,农村需要更多严如湛式的党支部书记。闽南地区军民举行祝捷授奖大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