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密切干部和群众关系的重要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4
第1版()
专栏:社论

密切干部和群众关系的重要环节
六月十九日,河北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坚决离开这个危险的位置》(今日本报二版转载),介绍东光县张彦恒公社南姜大队党支部委员兼大队长李树荣,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到脱离集体生产劳动,再由脱离集体生产劳动到重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三部曲。这篇通讯写得很好,读了以后有很多启发。
李树荣是一九五九年春天被选为大队长的。他担任大队长后,挑重活干,劳动好,工作好,很受群众赞扬。社员们都说挑上了个好干部:“树荣真是好样的”。李树荣成了社员的“贴心人”。他的身旁有不少“老顾问”、“老参谋”,经常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这一年南姜大队的粮食产量比往年增产很多,被公社评为标兵队,李树荣也被评为好干部。
为什么一切都这么顺利呢?李树荣含含糊糊地认为是自己“有两下子”。这“有两下子”就坏了!他想:像他这样“有两下子”的人,若是当大队长天天劳动,只是给队上添一个劳动力,可真有点“吃亏”,不如集中精力,把社员们的力量全发挥出来“上算”。因此,他就打定主意,到“火候”上,干两下子,“影响影响”就行了,劳动也渐渐少起来了,也开始摆起干部的“派头”来了。他的“老顾问”、“老参谋”们也很难同他见面了。结果,生产上的主意连连失算。在公社的评比会上,一直保持标兵队称号的南姜大队也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使李树荣很痛心。他问自己:“为什么我想错了,社员们也不给提提意见呢?”是呵!他的“老顾问”、“老参谋”们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给提提意见呢?后来才有人告诉他:“撂下饭碗就下地,哪有工夫往队部里凑呵!”由这里,李树荣才想到:干部不劳动,情况掌握得少了,社员的意见听不到了,不劳动可不行呵!以后,又经过党支部的进一步帮助,他更认识到“咱当了干部就想指手划脚不干活,慢慢不就沾染上地主那一套了吗?”从此,他坚持固定到组,和社员一起劳动,哪里劳动条件差他就往哪里钻。社员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他说,围绕在他身旁的“老顾问”、“老参谋”也越来越多了。
李树荣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三部曲,深刻地说明了一个真理:农村基层干部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密切同群众的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
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否密切,是一个关系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干部对于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但是,干部的作用决不可能离开人民群众的作用而孤立地存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着重教导全党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所谓干部的作用,正是指干部同群众密切联系,善于使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去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的这样一种作用。一旦干部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脱离了群众,那么,不管是多么“有两下子”的干部,都不免耳聋眼花,一事无成。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把党的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鱼离了水不能生存,干部脱离了群众,也不能再起到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发挥出来的作用。
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密切同农民群众的关系,首先就是要密切同贫农、下中农的关系,要很好地团结中农。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干部是不是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劳动,还是不劳动,历来都是农民心中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真”得很,用它一照,是国民党的官、还是共产党的干部,是“地主派头”、还是“农民本色”,是陌生人、还是“贴心人”,分得一清二楚。土地改革时,许多下乡的干部都是被这面镜子照过的。当他们刚一进村时,贫农和下中农未必从心里相信他们,待看到他们把背包放在贫农、下中农家里,同贫农、下中农一道劳动,这才承认他们是“自己人”,才愿意把心里的话掏出来。现在,农民还是用这面镜子来看干部的。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同贫农、下中农隔了一层,贫农、下中农心里有话也不愿意同干部讲,这样,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呢?李树荣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那段时间,情况掌握得少了,社员的意见听不到了,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一切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首先是党的支部书记,都要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密切同贫农、下中农的关系,巩固地团结中农。这是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立脚点。
农村基层干部要密切同群众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干部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这就是说,要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中,而不应该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上。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们党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向所有干部提出一个正确对待群众的基本态度,这就是:和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的人员相反,不是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的老爷,以为自己有驾凌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特权,而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认定自己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农村基层干部是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干部,更应该把自己放在同普通劳动者一样的地位,像普通劳动者一样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只有农村基层干部确立了正确地对待群众的态度,才能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自觉地密切同群众的关系。
我们的党是全国执政的党,大批党的干部走上了政权组织和各种经济组织岗位,其中很多人并且担负了领导职务,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如果他们不是把这种工作赋于自己的权力,当作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重任,更加谨慎从事,而是把它看成自己的特权,那么,他们就一定会离开群众,犯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现在,全国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一级的干部共有两千多万人。
这个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究竟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群众打成一片,还是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而脱离群众,关系到党能不能保持同五亿多农民的紧密联系,关系到工人阶级能不能巩固同五亿多农民的联盟,关系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能不能取得胜利。一切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首先是党的支部书记,都应该认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伟大革命意义,坚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把革命的阶级队伍组织起来,在自己和群众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现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以为自己享有爬在人民头上的特权可以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人,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觉得自己“有两下子”,站在一旁指手划脚,能够比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发挥“更大作用”的人。这些人常常出于为群众服务的好心,却反而把事情办坏了。这些同志应该学一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应该懂得人们的社会存在是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农村基层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同群众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及时地了解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了解生产的客观规律,正是取得正确的思想、意见、政策、计划、方法等等的必由之路。而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站在一旁指手划脚”,是总归要碰壁的。
我们绝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干部,同群众的关系一直是很好的。随着认识的提高,随着更好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全国两千多万农村基层干部同群众的联系必将进一步地密切起来,这将是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