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他在农村站稳了脚跟——记知识青年栗心河参加农业生产的六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6
第2版()
专栏:

他在农村站稳了脚跟
——记知识青年栗心河参加农业生产的六年
吉林日报、松花江日报记者
栗心河参加农业生产已经六年了。六年前,当他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农村的时候,有些人说:“翻土坷垃是没有出息的。”“参加农业生产,真是拿大炮打苍蝇——白浪费。”事实怎样呢?六年来,栗心河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在社员们的帮助下,经受了很多考验,他不怕脏,不怕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得到锻炼;他以农为荣,以农为乐,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团结和带动了许多知识青年,社员们亲切地称他是“百里挑一的好小伙子。”一九六○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是吉林市龙潭山公社龙城大队党支部书记。
农村落户
二十多年以前,他的父亲栗振峰用担子挑着他和他的姐姐,一家五口人,从山东逃荒到了吉林市,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暂时寄身的处所——当时的一个工厂,在小工房里住了下来。栗振峰找到了一个做饭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是困难的。一九四八年吉林市解放以后,栗心河有了读书的机会,从小学到中学,家庭生活也得到改善。经历了旧社会那样的痛苦生活,栗心河认识到党的伟大,只有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他在学校发奋读书,各科学习成绩都是优等。
一九五七年夏季,正当毕业考试以前,党向中小学毕业生发出参加农业劳动的号召,这在广大毕业生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在吉林市第四中学初中三年七班,同学们讨论毕业生前途问题时,有些同学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傻子,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栗心河怎样想呢?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这样的傻子;我是团支部书记,身体又壮实,应该带头到农村去。徐建春、吕根泽等知识青年,在参加农业生产上不是已经做出榜样了吗?当时给他教育最深刻的是《中国青年》发表了陆定一同志的《要做共产主义者,要做顶天立地的人》的报告。这篇报告说:“我们青年不应该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要有严格的锻炼。共产主义青年团员,长大起来就可能领导国家。你们将来要想领导这个国家,你们现在就要自己懂得锻炼自己。”这个报告,坚定了他到农村去的决心,连续向学校党组织提出三次申请。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
一九五七年六月,这还是毕业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栗心河和一些同学来到学校附近的龙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的吉林市郊区龙潭山公社龙城大队)“体验”劳动生活。他们受到党支部书记姜宝林的热烈欢迎。龙云社当时有一个会计,平日总是日上三竿不上班,太阳没落就“打道回府”,记账没有账本,账目乱得一塌糊涂。为这事,农民意见很多,姜宝林也急哑了嗓子。听到看到这一切,使原来打算先在这里“体验几天生活”,然后再到艰苦的地方去的栗心河,再也不忍离开这个地方了。毕业考试完了,栗心河就把行李都搬到龙云社来,决心在这里落户。
经受考验
初到社里,栗心河才十八岁,从来没有经历过整日在田野里辛勤劳动的生活。他没有老社员那种熟练的技术,也没有壮年社员那种耐久的体力。这一切都要求他从头学起,经受考验。
秋天,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急速上涨的松花江水很快地向社里的线麻地扑来,地眼看就要被淹没了。这三十三亩线麻,如果不抢收回来,就会给社里造成损失。这时密集的秋雨不停地下着,刚参加农业生产才一个多月的栗心河,只穿着背心和短裤,和老社员一样,在麻地里紧张的抢收。他不停手、不直腰、不抬头。这一场紧张的劳动,使栗心河体会到劳动需要顽强的意志。为了收获集体的劳动成果,社员们几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劳累。
闷热的八月天,夏菜追肥开始了。一堆一堆的大粪,散发出刺鼻的臭味。队长说:“栗心河,追肥这活太熏人,你干点别的活吧!”队长的体贴,引起了他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社员干自己不干呢?来这以前,不是向党保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吗?现在刚遇到了困难,能后退吗?不能!于是他把裤腿一挽,担起粪桶,同社员一起干起来。队长怕他累着,抢下他手里的粪桶,说:“你浇粪吧。”可是他没有经验,鞋子和裤腿都溅上大粪汤。队长看到了,又让他去装粪。粪坑里的粪越舀越少,勺子舀不满,装得慢,供不上挑。这时社员陈宝珊把裤腿一挽跳到坑里舀粪。栗心河对这件事很受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他想:为什么社员不怕粪脏,而自己却有一种厌恶的心情呢?这说明自己还没有当上一个真正的农民呵!他觉悟到,当真正的农民,不仅要有决心,还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从思想感情上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这里是郊区,龙云社主要的农活是种菜。开始铲茄子苗时,他把茄秧和草一齐铲掉了,脸上羞得火辣辣的。老社员安慰他说:没关系,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慢慢就学会了,并教给他怎样握刀,怎样拿锄,怎样迈步,告诉他先练准后练快,不要性急。栗心河见老农这样热情的帮助他,更加精心学习技术。不论扶犁、割菜、捆麻,他都边做边问,很快就学会了。群众称赞他说:“真是我们社里的宝贝。”
一九五八年,栗心河被选为生产队长。这一年,他共做了三百一十多个劳动日。在劳动中,栗心河深深地体会到,农村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许多东西可以学习。他在中学学的一些知识,大都能够用上,而且感到不够用。所以在劳动之余,还积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其中包括植物栽培、土壤、水利、机械等课程,边学习边做试验,使他获得许多新的知识。
坚守岗位
龙云社,是一九五六年由互助组合并成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由于办社没有经验,社员收入没有提高;一九五八年,又遭到了严重的干旱,春菜夏菜减产,社员收入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社员不安心生产,许多青年都当工人去了。同栗心河同时参加农业生产的同学,有些人也陆续回到城市找工作。这时候,是进工厂呢,还是坚守农业生产的岗位?栗心河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栗心河没有动摇,而是在农村站稳了脚根,他不但自己因此心安理得,而且劝说其他的青年人安心农业生产。每天下工之后,他挨家挨户串门,了解青年的思想和要求。谢勤是个高小毕业生,一九五五年参加农业生产,也闹着要进城当工人,社里没有批准,他说什么也不下地干活了。这件事在青年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栗心河利用下工后的时间,经常和谢勤谈心。原来,谢勤到工厂去,是为了能学点技术,错误地认为在农村翻土块没有出息。栗心河亲切地帮他解开思想疙瘩,指出了农业生产有许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最后,谢勤回心转意了,但是下地和社员一道干活,又顾虑重重,怕别人笑他“跑了十三遭,还得回来”。栗心河又在青年中做了许多工作,要大家对他伸出手来,使他真正感到温暖。现在,谢勤是一队的会计,工作劳动都很出色。
栗心河还发现许多青年不安心农业生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生活不活跃。栗心河抓住了这个问题,发动青年义务劳动,用义务劳动的收入买了一些乐器和体育用品。从此,在龙云社的青年宿舍里,晚上经常传出悠扬的器乐声、愉快的歌唱声。不久,社里成立了俱乐部,组织了乐队、合唱团、戏剧组,并且组织了各种体育队,广泛地开展体育和文娱活动。就是这样,栗心河和其他同志,把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守在光荣的农业生产岗位上,为巩固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长起来
栗心河是在新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对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知道得很抽象。刚到农村,以为大家都是社员,都是差不多的人。事实怎样呢?不同阶级的人对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比如,有的地主在干活时,用讲故事的方式向青年宣传富人穷人都是天生命定的反动思想。栗心河听了以后,起初觉得这是讲故事,没有从阶级观点来分析。以后党支部书记姜宝林同志听到了,对他指出,这是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宣传宿命论思想。通过这些具体事实,栗心河逐步认识到阶级斗争是复杂的,要提高警惕,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从这以后,他经常联系贫农、下中农,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改进一个后进生产队的工作,栗心河在劳动中和贫农、下中农社员谈心、交朋友。这个队为什么生产搞不好呢?有的社员说:“队里面有问题,提出来能当啥事?”有的社员说:“光听见辘轳把响,看不见井在哪儿。”栗心河知道社员们有顾虑,就进一步启发他们,反复地说明党的政策,终于揭露出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在暗地里破坏集体经济。原因找到了,再加上细致的思想工作,社员们提高了觉悟,生产热情高了,这个生产队的面貌为之一新。
栗心河特别注意帮助贫苦的社员解决生活困难。王绍全的孩子有病,没有钱治,栗心河就借给他十元钱。家里没有男劳动力的刘淑芳,生活困难,栗心河同队干部商量,借给她钱,解决她的困难。
六年来,栗心河一直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每天从早到晚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每当社员们夸奖他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党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无论在哪里,我都要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办事,永远做一个坚强的革命者。”
(原载《吉林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