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生产劳动中取得发言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8
第2版()
专栏:短评

从生产劳动中取得发言权
最近《浙江日报》登了武义县德云公社锦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新启的一篇文章,谈他长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文中有几段对话,很能引人深思。
有人看到王新启所在的穷山沟年年增产,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感到奇怪,于是问他:“老新启,你有什么名堂吧?”
“我有什么‘名堂’呢!如果有‘名堂’的话,那就是我在集体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一些生产经验。”王新启回答说。
“你们是不是可以改种南稻这个优良品种?”去年这个公社的领导同志问王新启。
“不可以改。”王新启回答。为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南稻生长的时间长,而我们这儿的气候比较冷,等稻子熟了,再种玉米,就要推迟整个生产季节。我们认为还是‘六十日’、‘七十日’品种最适宜。”
王新启回答问题的话虽然不多,但是两个问题都提到生产实践。有了这条,他就有了办法,有了发言权,而且说的话有根有据,能够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搞农业生产,就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同天、同地、同庄稼打交道,同老天作斗争。农村基层干部要领导好农业生产,应当知天、知地、知庄稼。“知”从哪里来呢?古人曾把它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三类。“亲知”就是亲自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闻知”就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或者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知识;“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三者都是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但“亲知”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不管哪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直接经验,在你为“闻知”者,在别人则为“亲知”。王新启虽然没有说这些话,但这个意思,看来他是懂得的。
“你有什么名堂吧?”王新启的“名堂”,就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中积累生产经验。这是唯物论的答复。人的办法从哪里来,是人们凭空想出来的吗?不是!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客观事物直接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它,就有了办法。就以王新启说的改种南稻来说吧,德云公社其他生产大队都改种了这个优良品种,唯独他们这个大队没有种它,原因就在于他从长期生产活动中,认识了自然——气候对作物的影响,了解了南稻这个品种和“六十日”、“七十日”这两个品种的优劣,以及它们对安排茬口的关系。有了这些认识,他就有了办法,能够决定选择哪种品种,能够正确地指导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