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北京火柴厂三下济南取“经”的过程说明 学习先进经验要虚心调查研究 推广先进经验要充分发动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9
第1版()
专栏:

北京火柴厂三下济南取“经”的过程说明
学习先进经验要虚心调查研究
推广先进经验要充分发动群众
新华社八日讯 本社记者余辉音报道:北京火柴厂付出了三次远征和两次失败的代价,终于把济南火柴厂节约木材的“经”取到了手。
取到这个“经”以后,北京火柴厂消耗的木材指标已经有显著降低,同去年的平均消耗水平比较,今年全厂可以少用一千一百多立方米的木材,这些木材能做六千多万盒火柴。
去年六月份,北京火柴厂通过同全国同类型工厂作比较后发现,本厂的生产效率在同行业中最高,成本也最低。可是另外一项指标——木材消耗,在同行业中只居中游。与此相对照,济南火柴厂的木材消耗指标在同行业中却最低。
济南火柴厂的木材消耗为什么最低,它有什么好办法?北京火柴厂决定派两个干部去取“经”。
去年六月底,北京厂派了两个干部去济南火柴厂。他们在那里走马看花地看了四五天,回来向领导方面报告说,济南火柴厂厂房宽,职工多,设备好,有专门的机器处理质量差的木材,还有专人从下脚料中拣回可用的好木片,等等。工厂领导听了他们的汇报认为,济南经验好是好,只是学不上,用不了。
第一次远征就以失败结束了。
为时不久,好些火柴厂学习济南火柴厂先进经验降低木材消耗的消息不断传到了北京厂。济南厂的经验究竟好在哪里,本厂有没有一点用得上?去年十月间,北京厂的党委书记张晓林和副厂长贺长春亲自出马,带领车间主任和几个老工人第二次到了济南。
他们在济南火柴厂听了一般的情况介绍以后,就到车间实地观察。在那里,他们亲眼看到,工人们细心地劈开糟朽的木段,剔去四周的坏料,把剩下的一小部分好料取出来制造火柴梗和盒子。像这样坏的零碎木料,在本厂早就被扔在一边不要了,人家却不怕麻烦,千方百计地加以劈旋利用。他们从这些生动的事实中认识到,济南火柴厂的先进经验可贵的不是人多厂房大设备好,而是这种从上到下自觉地爱护国家点滴财富的崇高精神。
他们回厂以后,立即向全体职工提出了“学济南,赶济南”的口号。同时,按照济南厂的经验,做出了不论木段质量好坏必须物尽其用、不任意退料的规定。他们还给原木加工车间增加了磨刀工人和统计记录人员。
学济南的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
可是济南厂的经验既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北京厂的木材照样在高水平上消耗着。
原来,北京厂的职工只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般的号召,只了解了济南厂职工力求节约的精神;至于自己工作岗位上的木材消耗率是高还是低,却全然不知道,济南厂节约木材的“经”到底是什么也不了解。
工厂党委会和厂务会议总结这一阶段工作的时候发现,第二次远征虽然下马看花了,但是因为深入调查研究不够,依然没有取得真正的“经”。
拿不到济南厂的真“经”,就很难找到本厂木材消耗高的根源,也很难向职工群众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于是,再次远征取“经”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今年二月,贺长春又带领各科室负责人和车间支部书记,第三次到了济南火柴厂。
这次他们是满载而归了。他们从济南厂带回了各工序消耗木材的一整套经济指标和四十六项好经验。
他们回厂以后的做法也跟以往不同了。这次,他们把济南厂各工序的木材消耗指标和具体经验都交给职工,让他们进行对比讨论,在每道工序上找差距,查原因。
一经对比,问题就发现了。制梗工人发现,自己每生产一千盒火柴梗比济南厂多出零点八七公斤下脚料;制盒工人了解到,自己每生产一千套火柴盒比济南厂多出下脚料零点二五公斤,每个火柴盒内的搭口比济南厂长出一点五厘米;锯木工人看到,自己所锯的木段比人家多出了零点五厘米。拿这些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字跟全年的总产量一乘,一笔笔可观的大浪费数字也被算出来了。为节约一厘米木材和一根火柴而奋斗的口号也提出来了。
紧接着,各有关科室、车间、工段,又分别对济南厂的四十六项经验逐项做了反复讨论,然后又分别订出了推广这些经验的措施和步骤。计划财务部门的干部到车间同工人一道推行济南火柴厂的经验,建立起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一整套原木加工统计记录制度,做到按机台准确地核算每日每班的木材消耗。制梗工段运用济南火柴厂的先进磨刀、上刀操作法,使下脚料大大减少,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多制造出四十八公斤火柴梗。制盒工段旋制火柴盒木片的时候,在木段上装一种“活卡子”,使旋剩的木心由五点五厘米缩小到四点三厘米,每立方米木材也多制出七千九百个火柴盒。
就这样,从今年二月份起,这个厂的木材消耗量便开始逐步下降;六月份每产一万件(每件一千盒)火柴消耗的木材,比今年一月份下降了四十多立方米,比去年平均下降了三十多立方米。在降低木材消耗的同时,北京火柴厂的火柴的废支略有减少,火柴的抗潮力也增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