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武装斗争的颂歌——漫谈影片《怒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09
第6版()
专栏:影评

武装斗争的颂歌
——漫谈影片《怒潮》
徐幼之
一九二七年,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狂飚年代。在这一年里,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四·一二”的反革命叛变,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革命力量遭受很大损失。为了挽救革命危机,发展革命力量,必须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影片《怒潮》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发生的。
湖南,是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农民群众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火热斗争生活。发动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武装向反革命势力进行有策略的斗争,是当时革命的特点,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影片紧紧抓住了这根红线,描述了敌我斗争,和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工农自卫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乡到县,从县到省,轰轰烈烈地建立并壮大起来。影片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一切反动派不打不倒;武装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尖锐最激烈的斗争形式。
影片极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各个阶级、阶层,对革命所持的不同态度。影片中反面人物阎紫剑是反革命头子蒋介石的忠实走卒,和蒋介石一样,在民主革命的紧要关头,为了维护蒋家王朝的利益,挥舞屠刀指向共产党和工农群众。他庇护大地主刘瑞甫;镇压南乡农民运动;禁锢特派员王怀志。王怀志是当时中央的特派员,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几乎葬送了南乡的工农自卫队。可悲而又可气的是,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投降主义路线,反而认为抓武器、搞武装,是一种“过火斗争”。影片中表现这个人物的场面虽然不多,但是他的软弱性、妥协性,比较真实地表现出来了。影片中的正面人物农会主席丘金,也是真实可信的。他是一个农民出身的革命者,踏上革命道路以后,是从幼稚的阶段逐渐成长起来的。比如:他认清阎紫剑的反动本质,是经过一番过程的。在影片开始不久,阎紫剑私藏了大地主刘瑞甫,丘金昂首阔步进入阎的厅堂,向阎要人;而阎施用口蜜腹剑的伎俩,丘金竟然轻信了。这一场戏,揭示了丘金这个人物憨厚、爽直,还带有几分幼稚。刘瑞甫杀了他的母亲,他闻言不由分说,抄起砍刀奔向刘瑞甫坐的轿子,想报仇雪恨,这又表现了他的鲁莽性格。无论是轻信敌人,或者报仇雪恨,都是人物缺少斗争经验的表现,是同一思想水平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中的两种性格流露。在公审大地主刘瑞甫的时候,丘金的两句讲话,言简意赅,朴素地道出了革命的真理,他说:“反动派要我的脑袋,我没有给他;反动派还要你的(指工农群众)脑袋,你们给不给呀?!”这里表明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革命者,只有接受党的领导,经过实际斗争,才能提高阶级觉悟,懂得阶级斗争的尖锐性,严重性。在和王怀志据理力争,不同意放走刘瑞甫,不同意解散工农自卫队的问题上,又表现了丘金的革命的坚定性。他不善于运用空洞的词藻,他嘴上说不过王怀志,但是,他相信群众的觉悟和农民的力量,于是,他猛然打开大门,让王怀志问问群众答不答应放走刘瑞甫。这一动作既表现了他的革命思想逐渐成熟,也符合那个时期的人物特色。对于王怀志,丘金不可能再有什么强烈动作,因为当时还没有彻底清算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王怀志是代表上级行事的,这也就是历史的局限所致。
这部影片不仅表现了浑厚有力、雄伟壮观的群众场面,而且在导演的艺术手法上,又有纤细、深沉,独具特色的地方。比如:丘金和罗大成“惜别”的一组画面,表现了革命情谊的难舍难分。
影片的不足之处,表现在某些情节的安排上,偏于直接解释当时社会矛盾的诸因素,缺少尖锐的性格冲突和耐人寻味的戏剧场面,因此,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感人的力量也就薄弱了。
这部影片是一首悲壮颂歌。愈是在炽烈的斗争中,愈能感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不流血的革命是从来没有的,只要革命者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革命一定成功。丘金(张平饰)挥刀大喊:“同志们,冲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