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23
第5版()
专栏:农谚解

“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我国冬小麦主要产区的黄河、渭河中下游平原,在冬麦等夏收作物收割后,常常实行伏耕。特别是关中、晋南、陇东和豫西等地,冬小麦播种面积占耕地的很大比重,对这些土地实行伏耕,是这里的农民的一条重要增产经验。
实行伏耕的好处,首先在于保蓄夏秋雨水。上述地区的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伏耕了的土地,能够接纳和保蓄雨水,有利于适时整地播种冬麦。“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园”,正是农民群众对蓄水作用的一个生动描写。
实行伏耕的第二个好处是疏松耕作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盛行伏耕的关中平原来说,这里主要土壤为“?土”,土层深厚,但土质较粘重,有机质含量仅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耕翻的土垡往往紧实坚硬,不易耙碎。及时进行伏耕的地,土垡可以得到充分曝晒,土垡中的水分剧烈蒸发后,土壤热传导减弱;由于昼夜温差大,内外温度不均衡,土体发生收缩与膨胀,坚实度受到破坏;同时经过充分曝晒和干燥的土垡,土温很高,一旦遇雨,一部分水分在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急剧变为蒸气,加大了对土壤孔隙内壁的压力,使土壤变得散碎、疏松,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伏里创破皮,强似秋后犁几犁”的农谚,反映了伏耕效果比秋耕好,是有科学道理的。
为了保证伏耕的质量,需要及时抓好浅耕灭茬、深耕晒垡和耙地收墒三个环节。浅耕灭茬也叫“串地灭茬”,是在夏收作物收割后随即进行的。深耕晒垡一般在灭茬后十天左右进行。耕翻的地,不耙不耱,任其曝晒。耙地收墒是在雨季即将停止前趁墒耙地,整碎土块,把地耱平,使耕作层上虚下实,能保住足够的水分。
陶岳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