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赞京剧《八一风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28
第5版()
专栏:

赞京剧《八一风暴》
李啸仓
张家口市京剧团演出的《八一风暴》,以前曾看过两次。最近,剧团来京,又看了一次。一个戏能够经得住看,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用京剧形式演出的现代戏。这个戏的戏剧冲突尖锐复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从始至终激荡着一种革命的热情。在艺术上有革新,导演和演员发挥了不少新的创造。因而能扣人心弦,并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剧本是根据江西省话剧团创作的话剧本改编的。为了适合戏曲演出,剧本做了某些必要的增删,把可以推到前台的戏都推到前台来了,从而更充分地展开了戏剧冲突。戏的开始,正是大革命遭到挫折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了革命,大屠杀的枪声响遍各地,白色恐怖笼罩着全中国。处在反动派重重阴谋包围之中的革命部队铁军某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揭露和粉碎了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做好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同时,并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陈佑民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举行了震动世界的南昌起义。这个戏写的虽是铁军某师的一段史实,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一九二七年革命斗争的基本面貌,今天,把这段革命史重温一下,是大有好处的。看看帝国主义走狗反动派嘴里讲的团结合作、自由等等,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看看陈佑民之流,轻视革命力量,夸大反革命的势力,害怕武装斗争,幻想从敌人手里得到恩赐,大喊什么“回到现实中来吧”,这又意味着什么。
由于剧本的基础较好,也为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戏的演出是相当整齐的,每个演员都有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特别是尝试运用京剧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有着可喜的收获。从演出中可以看出,每个演员对于自己所扮演的人物,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几个正面人物,如党代表方大来、铁军师长杜震山、铁军警卫连长罗林、地下工作者张敏、铁军宣传队长刘群,都演得很有气质,很有革命者的英雄气概。若干反面人物,如特务头子戴景臣、江西地方军阀魏奇元、女特务秘书周玉莲,以及在革命浪潮中被卷起来的渣滓陈佑民和叛徒赵梦,也都演得很有深度,并不脸谱化,能够从他们的灵魂深处展示其腐朽的或丑恶的本质。而这些,在每个人物的身上又都是具体的、形象的。看来演员又很注意从生活出发来进行创造,并且力图运用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表现方法来把每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出来。他们向传统的东西进行了借鉴,甚至对旧有的一些程式套子也作了大胆的吸收和融化。但是他们没有做传统的俘虏,而是一切服从于表现新的生活内容、新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所以演出来很有京剧的特色,但又不完全是京剧的老样子。它让人看起来既感到熟悉亲切,又感到其中具有新的生活气息。
例如陈利华扮演的罗林,在第五场《赴宴》中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表演。那是揭穿了敌人的诡计以后,方大来招呼他的警卫员和罗林与他同走,便先行下场。这时罗林接唱了两句西皮摇板:“多谢你们殷勤招待,你们枉费心劳”。收住后锣鼓起“滚头子”,他左右一看,然后双背手,一长身,用雄伟的气势和眼神震慑住了两旁的敌人。最后用手把军帽向上一推,甩枪穗子,转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下。唱与动作虽然不多,但他把这个革命战士的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的仇视与蔑视,都非常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来了。从他的表演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每个动作都有现代生活的依据,但同时也借鉴了传统的表演方法,起“滚头子”以后的一段,就是从传统表演的“发威”、?纱帽等化出来的。但由于用这些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已与老的有了不同,所以看起来,内容与形式之间就比较和谐统一,并无生硬之感。再如陈文远扮演的反面人物戴景臣,也有不少新的创造。演员很擅于从这个人物的生活细节上来提炼程式动作,从他的手势、步法以至眉毛的跳动上去找出它的典型特征,用以刻划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对于一些小道具如香烟、手杖之类,也力图把它用活,借以达到刻划人物的目的。这些,也大都借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而其创造的依据则是生活。其他演员的表演,莫不具有同样的特色。
在戏剧冲突尖锐的地方,有些调度也处理得很好。比如第八场中的逼叛,就很富有戏曲的特点。特别是在特务头子戴景臣用简捷的对话震住了赵梦以后的一段,尤为精彩。这时,赵梦已被弄得六神无主,他一个转身把军帽甩了出去,然后摔倒在沙发上。接着,戴景臣左手抓起长袍的下襟,用含着凶光的眼睛瞪着赵梦,叫起锣鼓,回到沙发对面的桌子后边站住,再次进行威胁恐吓。他用手一拍桌子,女特务周玉莲(也即赵梦的表妹)随即扑到赵梦身上,央求他说出军事机密。这样,就把威胁和引诱的两路进攻,都处理得很突出。而在赵梦犹疑不决的过程中,戴景臣则一手按住桌子,一手托住长烟嘴,随着赵梦表情的变化,连续边吸边喷出了几口烟,生动地表现了这个特务头子在当时的心理状态。他先是担心赵梦不肯说,心存焦虑不安,后来看到赵梦已不能坚持,心里便有了把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而这些都是借烟的浓度和喷力的大小表现出来的。在这段表演中,借鉴了传统的甩盔头、摔屁股坐子、抓靠牌子等程式动作和归座等加强人物气势的手法,把几个人物有节奏的和夸张性的动作配合在一起,有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看了京剧的《八一风暴》的演出,我觉得演员在艺术革新中所走的路子是对的。创造每个人物,全都有思想、有生活、有技巧,借鉴了传统,又未被传统捆住。尽管有些人物还表现得不够完美,特别是正面形象如方大来,杜震山等领导者,在份量上还稍嫌不足,地下党员张敏的形象还显得有些不够深沉等等,但我想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是会得到解决的。
看了京剧的《八一风暴》以后,我还深感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是大有可为的。只要路子走得对,有深厚的传统要比没有这个传统好得多。借鉴它的经验,会使新的艺术表现得更精、更细、更美,也能更快地产生出来。我觉得京剧《八一风暴》已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附图片)
罗林的英雄气慨,震慑住了两旁的敌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