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劳动是必修课 农村是好课堂 北京高等学校和福建中等学校学生有计划地下乡参加劳动 广大学生增强了劳动观点受到了阶级教育密切了同劳动人民的联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29
第2版()
专栏:

劳动是必修课 农村是好课堂
北京高等学校和福建中等学校学生有计划地下乡参加劳动
广大学生增强了劳动观点受到了阶级教育密切了同劳动人民的联系
据新华社讯 北京一批高等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这学期陆续组织学生到郊区的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参加生产劳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二十多万个劳动日。学生们在劳动中密切了同劳动人民的联系,增强了思想锻炼的自觉性。
在夏收夏种期间,在南郊农场、西郊农场、东北旺农场、芦沟桥农场和一些人民公社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等近万名学生,同农场工人、公社社员一起收麦和为秋季作物间苗、锄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体育学院等学生还在南口农场和一些山区林场,开山填土,植树造林,受到了工人和社员的好评。
在学生们下乡劳动期间,有些农场和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干部给他们讲了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不少生产队还请在旧社会受尽压迫和剥削的贫雇农同学生座谈,给不了解过去阶级斗争情况的学生们讲农场场史、公社社史、村史和贫雇农家史。在北郊农场燕丹大队劳动的北京邮电学院的学生,便在座谈中受到了一场比较深刻的阶级教育。当地一位在旧社会里当过三十年长工的老雇农,拿出了他几十年来穿戴和使用的衣物,向学生们诉说了他在旧社会当牛马、受地主剥削的辛酸历史。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游击队员,还带着学生参观了华北平原人民在英勇抗敌斗争中所创造的地道战的地道,叙说了当年八路军和游击队出生入死跟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故事。学生们听了这些血泪史和斗争史,又看到农民们今天正在为建设祖国进行艰苦斗争的情景,都感到劳动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值得好好学习。
学生们在劳动中还同农场工人、人民公社社员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自觉锻炼的热情也不断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王国彬在劳动中被刀划破了脚,血流不止,农场里一位姓张的老大爷见了没说一句话,立刻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帮助王国彬把脚上的伤口包扎好,这件事使王国彬和其他的学生深受感动。在金星大队参加劳动的学生都把农场当成学校,把生产队当成了家。他们看到五分场的一条排水沟被垃圾堵塞,积水发霉,影响环境卫生,便主动利用工余时间修水沟。学生们清除了深沟里的淤泥臭水,并且用干土垫好。清华大学的许多学生在总结劳动收获的时候都细算了两笔账:这次下乡劳动对支援农业生产做了些什么?自己的思想锻炼收效怎样?学生们深深体会到,要成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必须具备对待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正确态度。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省各地中学这学期按照教育计划规定的劳动时间,陆续组织了十万多名学生,到农村去参加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劳动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受到了很好的劳动锻炼和深刻的阶级教育。
各学校学生下乡以后,除了积极参加劳动外,还参加当地群众会、干部会,访问贫农下中农社员,和农村知识青年座谈等活动;有的学校邀请了公社党委书记、支部书记、老贫农作报告,谈村史、讲家史,介绍当地农村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阶级觉悟。霞浦县第一中学有的学生听了武曲人民公社贫农社员王金贵诉说解放前的家史,看到地主鞭打王金贵的一把竹丝包铁心的鞭子,正是这把鞭子打得王金贵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学生们都感到十分愤慨,表示一定要好好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当学生们在农村接触了丰富的实际知识以后,各学校都组织他们进一步学习和讨论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著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阶级觉悟和认识水平。无数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是非、善恶的标准。”“真是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很多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结合实际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性。
学生们下乡后,都看到了当前农村的大好形势,进一步体会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到龙海县天宝人民公社塔尾大队劳动的漳州市第三中学的学生,访问老贫农社员后了解到:五十年前一次自然灾害,农民四处逃荒,塔尾村变成“乞丐窝”;今年旱情比过去都严重,但是人民公社力量大,用抽水机抗旱,开渠道穿山越岭,把水从十多公里外的九龙江引到田里,不误农时,超额完成了插秧二千三百亩的计划,真是一样灾情,两样结果。
学生们也在紧张、愉快的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逐步培养了热爱体力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