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无声的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30
第1版()
专栏:来信

无声的教育
人们常说:社员担的是一副担子,干部担的是两副担子。干部除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外,还要做好工作。怎样才能通过参加劳动做好工作呢?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首先是要真正成为劳动中的带头人。我们大队有一个时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每天出工的时候,干部和社员都下地了,可是,有的干部下了地避重就轻,挑轻活干。社员就说:还是干部和社员不同,社员干的是“驾辕”的活,干部干的是“帮套”的活。有的干部和社员一起劳动,总觉着自己比社员高,干一阵,就指指划划地说一通;锄了几下地,就扛起锄头转一转。党支部研究了这个问题,感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光是身子到地里去还不行,还要进一步解决干部应该到哪里去参加劳动和用什么态度参加劳动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明确认识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能抱着只完成劳动任务的态度,而是应该成为生产中的积极分子。干部在选择劳动地点时,一般的应该是哪里的农活最累人、哪里的任务最艰巨、哪里的问题比较多,干部就到哪里去;在劳动态度方面,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要真杀实砍地干,不能自视特殊。只有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生产大队有一个砖窑,装窑背坯,出窑背砖,是又脏又累的活。每逢装窑、出窑的日子,我就同社员一起干到底,干群关系格外密切。在共同劳动中,社员对干部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使我们了解到很多日常工作中很难了解到的问题。有一次,生产队长派我去给棉花定苗,我一打听,这一天大部分社员都到窑地去抬土。我想抬土是重活,派我去定苗不大合适,我就向队长要求去抬土。干了一阵子以后,发现有些青年社员有怕苦怕累的思想,在休息的时候,就请老社员赵广庆谈谈解放前挖河工的情况。赵广庆说:“那个时候,我还没到你们这样年纪,清早起来,扁担压在肩上,连个喘气的工夫都没有,肩膀压肿了,脚磨破了,包工头还嫌干的慢,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一天连一顿干粮也吃不上。”一些青年社员听后,受到一次活的阶级教育。大家说:现在我们是给自己干活,如果挑肥拣瘦,这些活由谁来干?从这以后,大家干活劲头越来越大。
干部不怕苦,干得好,对社员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记得去年麦收的时候,我同社员一起拔麦子,干了半晌,社员张文阔找我来了,他伸开两手对我说:“庆祥,你看看!”我一看他两手磨了一串水泡,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准是坚持不下来了。我当时啥话也没说,也张开两手叫他看了看。他一看我的手,也是两手水泡。张文阔就一声没吭,把手裹了裹又干起来了。
从这些事情,我深深感到,干部带头干重活,扎扎实实地干活,才能带动群众很好地完成任务,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情况,便于做好工作。
河北宝坻县霍各庄公社张古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田庆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