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化苦为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8-01
第2版()
专栏:

化苦为甜
星环
辽宁建平县二十家子公社大五家村,有两个生产队,一个南街队,一个北街队。这两个队原是一个队,一九六一年春天,因为南街一部分人的坚持,分成了两个队。当时,富裕中农张瑞丰被分在北街队,他看到这个队大部分是贫农、下中农,家底薄,物质条件差,又是贫农李绍荣当队长,就和另外两户富裕中农一起,转到富裕户多、又是中农当队长的南街队去了。
时间过了不到两年,一九六二年秋季,正是这个当时说八匹马也拉他不回的张瑞丰,在南街队分得劳动果实以后,就一声不响地脱离了南街队,转到北街队出工去了;北街队社员开会,他也自动参加,好像他从来就是北街队的社员一样。
张瑞丰为什么去而复返呢?原来北街队在两年间改变了面貌,由穷队变成了富队。一九六二年,北街队社员分得的口粮平均比南街队多百分之二十二,劳动工分值平均高百分之八十四,并且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征购粮。而当时兵强马壮的南街队,却比北街队落后了。就是这个鲜明的对比,使得张瑞丰重新作了选择。
为什么家底薄、条件差的北街队,在短短的两年间就改变了面貌,由穷队变成了富队?最根本的原因,是北街队的社员人穷志大,不畏困难,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终于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困难,发展了生产。北街队二十四户社员中,有十三户贫农、七户下中农。这些人,都是在苦水里浸大的;在旧社会,受着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缺种子、少农具、没牲口、断口粮,日子是万分艰难的。现在,在发展生产、改变农村“一穷二白”面貌的斗争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拿今天的困难跟过去的苦难比较起来,他们全都懂得,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贫农、下中农怎样看待当前的困难呢?第一、他们知道,今天再没有地主、富农苛重的剥削了,不管还要克服多少困难,都是为了发展集体生产,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二、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再不像过去那样孤立无援,而是“一人有难,各方相帮”,国家、集体、别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第三、今天再大的困难,也是不能和过去相比的。以一个队来说,再困难也有几头牲口、几付犁杖,也有几百亩土地、几十个劳动力,再不像过去那样要啥没啥、束手无策了。正像北街队给地主扛过多年活的贫农社员张瑞礼所说的:“现在,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是给咱们自己干,干得舒心哪!再说,眼前的困难是因为连年遭灾,队里把多余的种子都拿了出来当补助粮,国家也给了咱们一大堆救济物资,咱们还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
“咱们还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的精神,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穷棒子”精神,这种精神由党的方针政策集中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北街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遭了灾,口粮紧,北街队的干部、社员扎紧裤带,男女老少一齐出工;牲口草料不足,饲养员千方百计开辟饲料来源,精心饲养;缺粪撮子和套包,没钱买,自己动手编织,不懂编织技术,就到大队去学;没鞭子,用柳条当鞭子杆,搓麻绳做鞭子梢……就这样,北街队的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了,集体生产一步一步发展了,穷困面貌一天一天改变了。北街队的事实说明: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的贫农、下中农,是最不怕困难,最能战胜困难,最能“化苦为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