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从三好学生到五好社员——记全国植棉模范曲耀离的儿子回乡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8-04
第2版()
专栏:

从三好学生到五好社员
——记全国植棉模范曲耀离的儿子回乡一年
新华社记者 莎荫 运城县文教局通讯组
今年五月间,山西省运城县龙居公社南庙大队第三生产队评选了一次五好社员。那天会上被大家最先提名为五好社员的,是年刚二十岁的回乡知识青年——曲子文。社员们说他思想好,劳动好,学习好,和群众关系好,热爱集体好,所以都举手同意。只有一个人反对,一个人弃权。表示反对的是他自己,弃权的是他的父亲——全国著名植棉模范曲耀离。
曲子文是去年暑假初中毕业后,根据他父亲和他自己的意见返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到今年暑假恰是一年。
一个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的儿子,又是中学的三好学生回家参加农业生产,许多人感到意外。一开始,队干部对他也有些另眼看待。派活儿,总把他派到干净、轻快的地方。这事,很快被曲耀离发现了,他把曲子文叫到跟前说:“娃,你念的书多,懂得的道理多,不过,爸比你经得事多,有事还得说说你。如今,你回来是当社员,不是当我的儿子,所以,不要叫大家照顾你!你和大家一样,是个普通社员。”
曲子文是个不大爱说话的人,主意都在肚子里。早在回来之前,他就想到过这事。那时,他这样想,回去了,千万不要特殊,父亲是劳动模范,那是因为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贡献,人民给他的荣誉,这荣誉和自己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回来以后,生产队长派他什么活,他从不拖拉,总是一心一意去完成。如今他父亲把这事说明了,他也就不打哑了,说:“你是大队长,跟队长说说,往后,派活儿的时候,把一些难做的重活派给我,让我磨练。”“对!对!”曲耀离听着曲子文的话,脸上挺严肃,心里却笑了。
从那以后,生产队长再不另眼看待他了。干重活、脏活、苦活都有他。他呢,总是一声不响地去完成。去年秋天,棉花、粮食熟下一大片,大队要组织护秋队。护秋是件苦差事,不管风雨,都得整夜地在地里巡逻。曲子文找到生产队长要求参加护秋队。队长觉得他刚回来,身子还没磨练好,怕熬坏了,就说:“你顶不下!”曲子文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看你把我说得娇成甚了!我又不是泥塑的,只能摆着看。再说,不磨练就多会也练不出来!”队长见他要求坚决,就答应了。队里的一些年轻人见曲子文报名参加了护秋小组,都不好意思拒绝,跟着干了起来。一天夜里,下起大雨来。护秋小组长李明章说:“今晚雨大,出不了问题,大家回去睡一晚吧!”曲子文觉得不对,又想应该服从领导,就回去了。不想一进门,曲耀离就碰了他几句:“为啥半夜跑回来?麻痹大意,损失了集体财产你不心疼?”说着,扔给他一件大衣,“去,守住自己的岗位!”曲子文二话没说,又冒着大雨奔向漆黑的田野去了。
拔棉柴,这是又重又苦的活儿。有人怕拔得慢,找了个“窍门”,把棉柴齐根折断。曲子文想:拔棉柴是拔,不是折,折了柴,把根留在地里,反倒给秋耕带来麻烦。所以他还是一个劲地拔,两手都磨出了血泡,痛得连指头都弯不了,他还是拔。生产队长检查生产时看见了,高兴得心里直想笑,私下里跟社员们说:“人家曲子文就是实打实的好社员。”
一年来,曲子文在劳动中从来不讲价钱,不问轻重,埋头苦干。据统计,从去年暑假回乡到今年五月底(最近一个时期的工分未统计在内),不到一年时间他做了三百八十个劳动日,夺得了全队的冠军。
曲子文在学校里,常听到老师讲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可是只听讲讲印象不深。回乡一年,在劳动人民的大海里,他才发现自己还不够,还应该向老社员好好学习,学他们的好的思想品质。他所在的三队有个五十六岁的女社员,叫张纹纹,担任作业组组长。她年纪大干活儿一点不马虎。一次,张纹纹见另外一个组的社员定苗定得特别快,就跑去学习,不想,这个社员的活儿干得很马虎,草没有拔尽,苗也没有定匀。张纹纹当场就提出了批评。这事被曲子文看在眼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当一个好社员,先得有好思想,不然,光凭文化、凭技术是办不好集体经济的。”往后,不论干什么活,他都非常认真、细致。总要问问自己:我对得起老社员吗?对得起那些辛辛苦苦经营过生产队的父辈吗?
在队里,曲子文勇于批评别人也勇于自我批评。他常因自己作活质量不够高作检查。有一次割苜蓿,他割高了,留茬多。正割着,走过来一个老汉告诉他:“牲口最爱吃苜蓿的下面接近根的一段,割高了,把牲口爱吃的一段就丢了!”他为这件事懊悔得不行。
就这样,曲子文既向老一辈学生产技术,又向老一辈学习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曲子文在集体劳动中成长起来了。
曲子文一直抱着继承父业的雄心,可是,他却低估了继承他父亲丰富植棉技术的艰苦性。回到村里不久,他就东跑运城棉花科学研究所,西跑运城农业科学研究所,把那里所有总结他父亲植棉经验的资料都借来,又在家里找到了许多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介绍他父亲种棉技术的文章,贪婪地读起来。中午,别人睡觉,他看资料作笔记;深更半夜了,还点着灯翻阅着、思考着。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父亲的经验学会了。但是,越学他越感到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操作经验,不要说学会,有些连看都看不懂呢!
生活教育了曲子文。他感到,急火做不出熟米饭,一口是吞不下大象的。要继承父亲的丰富经验就得下一番苦心!以后,无论耕地、耙地、浸种、下种,他常跟在曲耀离后面,看他父亲怎么做,不懂了就问,然后把看到的、问到的,再记在“技术学习日记”上。
今年棉花下种前,曲耀离跟他说:“子文,把棉种用凉水拌一拌。”曲子文一听,楞了,心想,所有的资料上都写着“温汤浸种”,为啥今年用起凉水来?他不懂,就得问清楚。曲耀离告诉他:“种棉花不能有死规程,得看天、看地。往年春旱地温高,温汤浸种,几天工夫苗苗就出土,今年老下雨地温低,温汤浸了种,种子发芽早却出不了土,容易烂种!”曲子文听了才恍然大悟,务农要看天行事,不能死守书本。这事,使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继承父亲的技术,不能死搬,得学他怎样掌握天、地、庄稼的特点的本领。
受过初中教育的曲子文不仅精心学习父亲的植棉技术,还如饥如渴地学习、试验着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曲耀离停止了的优良品种试验,曲子文一手接过来了,而且全部利用劳动空隙时间干,不要生产队记工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运城棉花研究所总结起来的山西闻喜县东镇公社植棉模范吴吉昌的“秧苗移栽”经验,由他一手在曲耀离的丰产田里推广了。
有些新技术对于六十岁的曲耀离是陌生的,对他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早就知道磷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虽然他父亲和生产队干部们认为磷肥对棉花无用处。今年,县农建局把南庙大队确定为磷肥试验基点,无偿地拨给他们一万斤磷肥。队干部说不要。曲子文知道了,就跟他父亲说:“咱还是拉回来些试验吧!”得到他父亲的同意后,又找队干部说。队长答应他拉两千斤,而且要他自己拉、自己沤、自己试验。这么大的事,他本来是担不起的,可是他不甘心。就赶了辆大车,把磷肥拉回来,又用马粪和水把它沤起来。过了些时,曲耀离的三十亩丰产田要追肥了,发现曲子文沤的那堆磷肥实在不错,就都拉到了丰产田。
曲子文经过短短一年的学习、劳动,他以自己一颗热爱集体的心,取得南庙大队社员们的爱戴。社员们把他称为“我们的丑娃(曲子文的小名)”。共青团员们把他选为团支部副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