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以阶级感情进行阶级教育——天津市越剧团演出的《杨立贝》简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8-04
第6版()
专栏:剧评

以阶级感情进行阶级教育
——天津市越剧团演出的《杨立贝》简评
 李大珂
天津市越剧团演出的现代生活题材戏曲剧目《杨立贝》,采用的是王天一根据解放前浙江农村的一件实事所编写的剧本。在该团的演出本中,杨立贝本是地主吴展成的佃户。他因为不堪地主的残酷剥削,进山开荒。但是,地主唯恐其他佃农也效法他的榜样,竟然撕毁了杨立贝的地契,摔死了他的儿子。在一连串血的教训下,杨立贝对反动统治秩序开始产生了怀疑,出现了觉悟的萌芽。在奔往天目山寻找参加新四军的儿子的时候,与吴展成狭路相逢,也敢于进行殊死的搏斗了。最后,解放军解放了家乡,杨立贝的个人仇恨化为阶级仇恨,斗争了反动地主,这才开始走向了新生。
这个剧本塑造的杨立贝形象,是解放前的贫农中对反动统治和个人奋斗存有相当幻想的一种类型。他们经过了残酷现实的教育,逐渐由幻想的破灭而产生对反动统治的怀疑,最后出现了觉悟的萌芽,这种认识过程和种种受迫害的事实,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教育意义的。剧中所反映的杨立贝等人和地主吴展成之间的仇恨和斗争,不是个人间的仇恨和斗争,而是阶级的仇恨、阶级之间的斗争。剧中的杨立贝起先不懂得这一点,所以虽然受到地主阶级最集中的种种迫害,却仍然找不到真正解放的道路;然而今天的观众,却能够从这一对旧社会的血淋淋控诉状中,重温解放前在反动统治下,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事实,激发起阶级的情感,受到一定的阶级斗争教育。特别是通过带有剧作者和演出者的鲜明爱憎态度,和具有阶级倾向性的舞台形象,从感性方面获得这种教育,它的效果更是深入人心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演出,欢迎这样的演出。
这出戏所要表达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杨立贝这个人物由不自觉转化到产生觉悟萌芽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可是,从演出本看来,对种种受迫害的事件的表现,似乎有些重于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刻划,所以在这种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显得还不够突出、深化。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和艺术中的典型形象不完全相同。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是寓于具体的、鲜明的、不一般化的个性特色之中的。我以为,如果能更多地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从具体事件中,着意刻划人物的具体性格和丰富的精神状态,更充分地挖掘杨立贝这个人物形象所蕴有的社会意义,这出戏所能达到的思想教育意义,有可能更深刻些。
其次,杨立贝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浙江农村。据剧本第七场交代,杨立贝的儿子杨立刚是投奔天目山上新四军去的。可是,在剧本的前半部,却看不出我党我军的活动对这个小山村有任何影响。这不仅使人感到剧本前半部的时代气息还不够浓厚,且关涉到对杨立贝这个人物的处理。既然生活在解放战争时期,而附近又有我党我军活动的具体环境,像杨立贝这样纵然是一种缺乏觉悟的贫农,我以为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有可能存在于他性格之中的自发反抗性的一面。现在的演出本里是存在这种因素的。如果能恰当地描绘出这一点,既可以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他最后的开始觉悟得到合理的解释,也可以使这个形象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感,适当提高艺术形象对观众的教育意义。在剧本的结尾,仅把戏的重点放在斗倒地主上,没有着重展开在打神之后杨立贝思想状态上的重大发展变化,也同样使人感到有些不足。
比较地说,在越剧的传统剧目里,表现古代青年爱情题材的剧目较多;表现起来,也更谐调、擅长些。表现现代生活和斗争,对越剧来说,同样是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工作。天津市越剧团演出的《杨立贝》,整个演出,使人觉得是严肃、认真的,以越剧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也做到了相当的谐调可观。这种努力是可贵的。我们欢迎这样严肃、认真的演出态度,欢迎这样的艺术革新的尝试和实验。
在越剧的传统剧目里,以小生、小旦为主角的剧目较多;老生行当虽有,但以之做主角的戏并不多。《杨立贝》不仅是现代题材,且以老生为主角,对剧种和剧团来说,这也是带有革新意义的尝试。我们看到,老生演员邢湘麟扮演的杨立贝,在表现这个人物内蕴的情感方面,相当稳练、沉着。她的声音比较宏亮,在唱腔方面有时还融化吸收了绍兴乱弹的曲调,能够饱满、激越地表达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她扮演的老一代农民杨立贝的形象,在越剧舞台上是立起来了。
在这个演出里,有些角色,像地主的狗腿子金三(章飞飞扮演),在表演方法和人物造型上,由于吸取传统方法比较恰当,戏虽不多,却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裘爱花扮演的杨妻,在几段重点唱腔部分,适当运用和发挥了越剧传统唱腔与唱法的特长,也能给观众以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如果能更紧密地结合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对人物形象的创造来说,当会更鲜明、突出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