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这笔账怎么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8-11
第2版()
专栏:怎样做到劳动好工作好?

这笔账怎么算法?
七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讨论的专栏里,有一段话说:有些干部怕参加劳动影响工作,这笔账算不过来。
谁都会算账。但是,关于干部劳动与工作的账,也有不少人算,但各有各的算法。
河北省东光县张彦恒公社南姜大队队长李树荣,过去是这样算的账。他觉得:我当大队长天天劳动,只是给队里添一个劳动力,可真有点“吃亏”,不如集中精力,把社员们的力量全发挥出来“上算”。按照这个主意,他主要用两个办法领导生产:一是除到公社开会以外,常常拉生产队的干部来开会;二是常去办公室找会计,要这数字,翻那情况,往小本上记。
从数字上看,李树荣这笔账算得似乎不错。他一人不劳动,仅仅损失一个劳动力,但是,他若能多动些脑筋,想出些好主意好办法来,就可以使生产大大增长,岂不是很合算吗?
可是,实际并不像他计算的那样,他不参加生产劳动,并没有想出多少好主意,相反,生产下降了。结果,生产领导不好,社员的干劲不足,工作也没做好。
李树荣现在认识到,他把算盘打错了。从一个社员的角度来算,劳动是一工顶一工,最强的劳力最多也不过顶一个半工或两个工。但是,他是队长,是干部,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工,可就大不相同。它能充分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以至使懒汉也深受感动而积极劳动起来;它能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使群众对干部由不满转为热爱;它能使领导由架空变为实际……。
在这方面,李树荣自己有深切的体会。一九六一年春,他和会计趴在办公桌上,一连搞了五昼夜,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他只好把这个问题带到地里,边劳动边和社员叨咕,群众一献策,好办法就来了。李树荣觉得奇怪,社员群众有很多好意见、好办法,为什么不早向他提出来?现在他明白了,是因为他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社员群众。地头一点时间,顶他们绞五昼夜脑汁,这岂不是一工顶百工千工吗?干部参加劳动的作用,是难以用数字计算出来的。
 姜御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