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玻璃”、阳春面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8-11
第6版()
专栏:

“玻璃”、阳春面及其他
秦培平
在四川的茶馆里,把白开水叫做“玻璃”,因为碗内没有茶叶,水色透明,恰似玻璃一般。人们起了这么一个形象的名字,听来,真是美极了。
“玻璃”这名字虽然取得好,可是过去的茶馆老板却不怎么喜欢。开茶馆是为了赚钱,老板总希望多卖点茶,少卖点“玻璃”。一碗茶如果价钱是一角的话,“玻璃”却只卖三分四分钱,这从生意经上说来是太不合算了。而且有些喝“玻璃”的人,不是来这里品茗消遣,而是来这里痛饮解渴,这更使老板头疼。因此,除了为“讲卫生”喝“玻璃”的“达官贵人”,老板仍陪笑脸之外,对于一般喝“玻璃”的,态度可就不那么恭敬了。“啊!又——是——一——碗——玻——璃!”从“么师”(堂倌)的拖得长长的一字一板的吆喝声中,顾客们可以觉察出不满和讽刺,使人哭笑不得。
这样的事现在少见了,不多了,然而应该承认还有。我们的商业,我们的服务性行业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服务人员一般也都是有觉悟的,但是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坏的思想、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清除干净的。这需要经过耐心的、长期的说服教育。
七月十日的《北京晚报》上登了一篇通讯《阳春面之争》,记述的是北京老正兴饭馆的事情。对于阳春面有什么争论呢?原来是:顾客们很喜欢吃这种价廉物美、上海风味的阳春面,而饭馆却有货不愿卖,厨师说:“阳春面没有什么讲究,做阳春面用不着技术,卖它干啥?”服务员说:“有了一毛五(当时售价)一碗的阳春面,那一两块钱的炒菜卖给谁去……”主管业务的一位经理说:“不下钱,不下钱!卖阳春面完不成销货计划。”后来还是党支部书记发现了这个问题,组织职工讨论,问题才算解决了,既满足了顾客吃阳春面的要求,而且使营业额月月上升。
这个争论是有意思的。厨师、服务员和经理都不愿卖阳春面,都各有各的道理,而且都有一个好的愿望,想为国家多积累资金,而不是为了自己,不像旧社会的茶馆老板那样,不愿卖“玻璃”是因为自己赚钱少。但是他们恰恰忘记了为广大顾客服务这重要的一条,从这一点上说来,两者的思想倒是相同的。旧社会的商人、老板唯利是图,他们或则根本不会为顾客着想,或则虽为顾客着想,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私利。而我们人民的商店,人民的服务员,却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为群众服务,这是他们光荣的职责。服务组长刘金声在讨论中说:我们接待顾客,吃一碗廉价的阳春面也好,点一个价高的风味菜也好,都应该热情对待,不能够另眼相看。顾客和饭馆之间,不单纯是一种买卖关系,绝不能用买卖大小来衡量。这道理说得好。做一个人民的服务员正应该这样,而不能学旧社会的“么师”的样:“又——是——一——碗——阳——春——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