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三年来培养出万千干部华北教育建设获得成就 现有大中小学学生近三百万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1-25
第1版()
专栏:

  三年来培养出万千干部华北教育建设获得成就
现有大中小学学生近三百万人
【本报讯】华北的教育事业,可分为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及社会教育三部分。三年来,在培养各项建设干部上,获得显著成就。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的大学教育即已创立。华北解放区的第一个大学——原属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成立于抗日战争第三年,即一九三九年,在当时的敌后环境中,坚持了战时的大学教育。一九四一年,教职学员曾达四千余人,日本投降后,从敌后进入张家口,平、津等大城市的青年学生纷纷前来学习。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国大内战,张家口被蒋匪侵陷,即迁至冀中。该校自一九三九年成立以来,在校长成仿吾的领导下,共培养了一万九千多干部。在日本投降以后,原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又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成立于河北邢台,校长为范文澜,毕业的学生共一千余名。一九四八年六月,华北解放区成立,这两个大学遂于去年八月合并成为华北大学,校长为吴玉章,副校长为范文澜、成仿吾,教务长为钱俊瑞,教职学员现有三千余人。全校共设四个部、两个院。第一部系政治训练班性质,任务是教育入学的知识青年以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政策,初步奠定革命的人生观。学习时间现暂定为三个月到六个月,毕业后,大部分分配参加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工作,一部分转入本校其他各部继续学习或研究。第二部为教育学院性质,专门培养中等学校之师资及其他教育干部。分设国文、史地、教育、社会科学、外语及数理化六系。第三部为文艺学院性质,以培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干部为目的。第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一定的专门问题及培养与提高大学师资。现设有中国历史、哲学、中国语文、国际法、外国语、政治、教育及文艺等八个研究室。农学院以培养农业建设人才为目的,现设经济植物、畜牧兽医及糖业等三系,并设有研究室。工学院的任务为培养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工业建设干部,分大学及高职二部,大学部现设电机、化工二系。高职部现设化工、机械及电机等班,所收学生为初中毕业、高中肄业学生,工厂初级干部及技术工人。此外,图书馆全部图书有六万余册;教务处另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共四万余册,分发至各部、院使用。
华北的中小学教育,在日寇投降以后,我军解放了张家口、济宁、焦作等城市,一方面从口伪手中接收并恢复了不少中等学校,一方面恢复或创办老解放区被日寇摧残的学校,中等教育有很大发展。日寇投降时,全华北共有中等学校三十四处(原晋冀鲁豫边区二十六处,原晋察冀边区八处),学生六千三百五十九人。到一九四六年一月,原晋察冀边区的中学校即由原来的八处增至四十七处,学生由一千六百五十五人增至七千零十三人,在张家口退出(一九四六年十月)前,学校增至五十六处,学生一万零三百五十人,比日寇投降时增加了七倍。原晋冀鲁豫边区的中学校则由原来的二十六处发展到五十处。小学校方面,在日寇投降以前,全华北共有高小九百六十五处,学生五万八千三百九十人,初小三万二千三百十一处,学生一百五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六人。日寇投降以后,迅速增加,计:高小一千四百一十处,学生十三万零二百八十五人,初小六万零八百四十九处,学生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二百八十八人。一九四六年七月蒋匪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以后,蒋匪军侵陷了我们一些城市和乡村,中小学直接或间接受到了摧残。仅就冀鲁豫一个区作比较,该区在日寇投降后,公立中学已发展到十七处,到这时只剩了五处。同时不少中学在这期间由城市转移到了乡村。蒋匪对小学教育的摧残尤为严重,蒋匪军所到之处,除去摧毁小学校外,捕人抓丁,烧杀掠夺,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减少,迫使儿童不得不参加家庭劳动,间接剥夺了儿童的入学机会。受蒋灾特别惨重的地区,如冀鲁豫黄河以南,小学教育至今尚难以恢复。自一九四七年秋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以后,华北许多城市相继收复;广大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上已告完成,农民子弟大批涌入学校学习,中小学教育又获得恢复与发展,在平津未解放前,根据华北基本地区的统计:公立的中等学校就有一百六十四处,其中有中学五十二处,此外有师范及职业学校等。学生共二万五千七百零五人。如果连新解放的保定、卫辉、焦作、小冀、菏泽、长垣等中小城市已经恢复或正在恢复的学校计算在内,中等学校当在一百九十处以上,学生当超过三万人。全区小学,根据不完全统计:(冀鲁豫仅有黄河以北二十四县的统计,缺河南部分;冀中缺一个专署的统计。)共有高小一千九百三十九处,初小四万一千二百六十四处,高小学生十五万四千一百二十六人,初小学生二百四十九万零七百六十六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