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力量的海洋——故乡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13
第6版()
专栏:

力量的海洋
——故乡散记
雁翼
汽车驶出济南,飞过黄河,扑向鲁西平原,沉进了一片茫茫无边的金色的麦海里。我惊愕了,故乡呵,难道这真的就是你吗?
麦海,无边无沿。那微微浮动的金色的波涛,把蓝天也染成金色了。车轮飞驰得很快,给人一种汽艇航行在大海里的感觉。于是,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畅游大海的情景……
可是,我的心情很快被另外的思绪打乱了:这真的是我的故乡吗?我明明知道,这就是我久别的故土;但眼前的景象,同我记忆中的故乡,却大不一样了。我反复地问着司机同志:“路没有走错吧?”“这是小赵庄吗?”“这是沙土屯吗?”“这是小盐村吗?”虽然,回答都是肯定的,我却总是问着,问着,问得司机也觉得我可笑了。
是的,常住在外地的人,总是这样的:当他偶尔看地图时,视线会不自觉地移向生他养他的地方。于是,他的心动了,产生了一种既亲近又熟悉的感觉。虽然在那香烟盒大小的地图上什么也看不见,可他觉得看见了许多许多,仿佛一棵树,一条水,一朵花,都伸手可以摸到;而当他真正回到了故土,它又突然变得陌生而又遥远了。现在,我就正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啊,好庞大而又崭新的麦海呀!
司机望了我一眼,咯咯咯的笑了,接着,又回答了我一长串的问题。这一长串的回答,使我透过麦的海洋,看到了力量的海洋。
是的,这是沙土屯。你看,那几棵弯腰的老柳树,不是还在麦海里摆动着长枝吗!只不过今日的麦浪,埋葬了往昔的沙浪。人们在那个人只能顾个人的年代里,在风沙里挣扎、搏斗时,曾作过多少绿色的梦呀!但是,那美丽的梦,一代又一代,伴着他们的生命,被风沙埋葬了。沙,越来越多;人,越活越少!可是今天的人民,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不仅用自己的双手,挥动铁锨,把风沙埋掉,而且在上面描绘出了最美妙的图画!
是的,这是小盐村。在抗日战争的年月,我们曾在这又苦又咸的土地上炼过盐硝。今天,这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已被组织起来的人民,用双手改变了面貌。这里,收获的再也不是又苦又咸的盐硝,而是又甜又香的麦子!
呵,多么伟大的力量的海呀!这力量的海,又是多么不容易汇集成呀!这工程,要比把风沙、盐碱地造成金色的麦海,艰难一万倍。
我想起了这里的全国劳动模范、从一九四三年初就组织四户贫雇农办互助组的曾广福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这二十年的路,不容易走呀。日本鬼子的刺刀刺,蒋介石的炮火轰,地富分子的暗算,老黄河的洪水冲,天老爷的冰雹打,烈日烤,又是风,又是沙,还有自己兄弟心里那私有制的鬼魂!呵,不易呀!”是呀,不易呀,但,把这力量汇集起来的巨大的工程,到底告成了。这能改变一穷二白的力量的海,这能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的力量的海,这要在地面建造真正天堂的力量的海,缔造它的总工程师,就是我们的党呵!
车轮继续在麦海里飞旋着,飞旋着。
车子每驶进一座村庄,我都看见老槐树下,老人们飞快地编着草绳;井边上,人们在磨着镰刀;村边上,黄牛拉着石磙在压场;钻天杨包围着的旷地上,拖拉机手在检查着机器;就是那年幼的红领巾,也在忙着修理竹篮,准备去拾麦穗哩!
车轮,从早晨飞驰到中午,从济南飞到聊城。在地委会里,我遇上这个专区的十一个县的县长在开会。当我说出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时,他们都笑了:“嘿嘿,老兄,你看见的还少得很呢。寿张和范县的麦子,长得更好哩。”我更惊愕了。这两个县,过去我都住过,那是有名的老沙窝,无风沙自走,有风不见日呀!呵,我记忆中的故乡,你的模样完全改变了!我相信你将在这组织起来的力量的大海的怀抱里,用一个接一个的金色的海,翠绿的海,去垒筑人间天堂的宫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