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群众称赞高凤志是不变样的“铁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14
第2版()
专栏:

六合大队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带头劳动
群众称赞高凤志是不变样的“铁孩子”
十几年来,高凤志时刻不忘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时刻不忘在旧社会所受的阶级压迫之苦,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保持着党的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紧密依靠阶级弟兄,建设着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本报哈尔滨十三日电 记者谭佩全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县兴福公社六合大队党支部书记高凤志,十几年来始终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领导社员克勤克俭发展生产,成为社员群众在生产上和政治上的好榜样。
六合大队的社员们一谈起本队的成就,总是要称赞干部的带头作用。这个大队共有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二十四人,从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就坚持同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全大队干部的补贴工分,从未达到总工分数的百分之二。高凤志从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后担任村长起,一直积极带头参加集体劳动。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的阶段内,他每年参加集体劳动的时间,平均都在二百三十八天以上。办起高级合作社后,高凤志兼职多了,是县的党代表和人民代表、公社党委委员,又是全国政协委员。虽然每年开会要占去一百多天时间,他仍能坚持劳动一百五十天左右;去年他外出开会和学习二百一十八天,还干了一百零九天活。
高凤志为什么能够长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呢?这得从土地改革结束那年说起。当时刚二十五岁的高凤志,被群众选为村长。村长怎么当?还要不要参加劳动?成为他思想中的问题。他想起土改工作队里的那些“老八路”经常帮助群众挑水、扫院子等事迹,受到了启发。他想,自己过去是给地主扛活的,今天被群众选为干部,这不是当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劳动,那还行吗!同时,他看到有些人当上村干部以后参加劳动少了,群众看不惯,很有意见。他就更加警惕自己不要脱离群众,工作再忙也要参加劳动。往后在组织互助组的时候,他又受到了一次切身教育。当时有人不愿意和他插组,怕他工作多,没时间劳动,要别人替他种地。高凤志就决心坚持劳动,不多占群众的工。结果到秋天一算,高凤志不仅没有占别人的工,反而多挣了十二个工。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尽管工作担子更重了,许多日子往往要工作到深夜,他第二天还照常和社员一同下地。因此,群众亲切地称呼他是“铁孩子”。他谈起自己的体会时说:“只要不脱离劳动,全村的老少就不会拿我当外人。”鞭策这位“铁孩子”坚持带头劳动的,还有他自己向毛主席许下的保证,那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说出了心里话:“我要永远也不骄傲自满,永远响应党和您的号召,永远做一个农业生产上的带头人。”这句话一直成为高凤志在政治上和生产上起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的政治动力。
高凤志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到哪个队劳动,就服从哪个队领导,从来不摆什么干部架子。今年春天种地的时候,第二队大部分劳动力都忙着修建房屋,播种进度远远落在其他队后边。高凤志及时来到了第二队,帮助队委会调整了劳动组织以后,马上就跟社员一同下地播种,缺扶犁的就去扶犁,缺点种的就去点种,完全像本队的社员一样。有一天,队长告诉他,种包米的妇女队里,少一个刨坑的男劳力,不能继续点种。高凤志听了,二话没说就到妇女队里刨起坑来。夏锄期间,高凤志在第三队铲地。领工员发现有一根半截垅没铲,就顺口招呼一声:“下边上来个人,铲这半截垅!”高凤志立即扛起锄头去铲那半截垅。高凤志长期以来就是这样老老实实地参加劳动,和社员同出同归,同评工同记分。他常说:“干就要顶一个,干活就要像个干活的样子。”他认为那种在劳动中打个零、接个短、晚点来、早点走的人,不是真心实意参加劳动,是不受社员欢迎的。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高凤志认为这是当干部应有的责任。他自己就经常到困难较多的第五生产队去劳动,甚至刚从外面开会回来,也要先到五队地里看看。有一次,看到五队种地质量不太好,他顾不得休息,就立即下地参加点种。他家离五队有两三里路,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上工先到,下工晚走,十分认真地干活。这种作风鼓舞了五队社员克服困难、搞好生产的信心。去年,这个队平均亩产比一九六一年提高百分之四十六,社员生活显著提高,赶上了全大队的中等水平。五队队长潘学胜说:“要不是老高来这个队,我们得叫别的队越甩越远。”
十多年来,田间地头就是高凤志的办公场所。他对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一致性体会得深,也做得好。他说,很多事情哪怕开会研究得再好,不亲自到生产队干活,心里就是没有底,解决问题也没有把握;只要一到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干活谈心,就觉得头清眼亮,有如“心开两扇门”。今年他在第三队参加夏锄,发现铲地质量好坏不一。他想,这不仅会直接影响今年的收成,而且也会损伤那些一向重视质量的社员的积极性。怎么办呢?应当向社员讲清道理,介绍经验。于是他下地时带着刊有双城县公正公社爱乡大队建立田间责任制经验的报纸,利用地头休息时间,组织读报讨论。在他和县委工作组的帮助下,这个队很快就建立了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间责任制。同时,他发现铲地质量较差的社员中,不少是青年人,就动员一些家长把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随时传授技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教互学,互相督促,人人关心作业质量的风气,推动了第三队的夏锄生产。后来,高凤志又到其他队去,一边劳动,一边推广这项经验,收到了好效果。
这几年,六合大队的青年人正在逐渐接替他们父兄的岗位。但是他们多数人是在新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不知道创业的艰辛,因此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不够踏实。高凤志就利用劳动间隙,向青年社员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教育。他常常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十岁给地主放猪,十二岁开始给地主扛活。那时,晴天下地,雨天放马,终年累月不得休息,而且食不饱腹,衣不蔽体,还经常挨打受骂。有一次,他一个人去铲地,由于劳累过度,歇息时在地头睡着了,地主就痛打他一顿,连饭也不给吃。他常常掀开衣服,让青年人看看身上的伤疤。高凤志就是这样不懈地教育青年社员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痛,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做可靠的接班人。有人说:“老高,你干啥总讲过去的苦?今天不是不苦了吗?”高凤志说:“为什么不讲?想到过去的苦,才感到今天的甜,不讲就要忘本。”
高凤志本人就是被社员称为“穷人翻身没忘本”的榜样。他虽然是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当选为劳动模范,文艺部门还以他和别人的模范事迹为背景编成了话剧,摄成了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可是他还一直保持着勤劳俭朴的本色。每当出外为集体办事,他总是能赶回来吃饭就赶回来,实在赶不回来时,也是有粗粮不吃细粮,有贱的不吃贵的。在外住宿,也总是有便铺不住房间,有火炕不租行李,有小店不住旅馆,尽量为集体节省。群众称赞他说:“我们的‘铁孩子’没变样!”
工作与劳动的矛盾,在高凤志的身上也是有的。但他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这一矛盾的经验。一是坚持党支部和大队管委会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许多事根据支部大会决议,分工负责去办,日常行政工作由大队具体负责,支部书记主要抓思想政治工作,抓关键问题。二是发挥生产队干部的主动性,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提高领导水平。三是尽量少开会,必须开的会,都有专人作准备,重大问题事先个别酝酿,以缩短会议时间。研究工作的会,尽量大会小开,长会短开,可开可不开的就不开,能利用午间晚上开的就不占用劳动时间。四是干部参加劳动有规划,有检查。三个大队干部都因人制宜地规定了全年参加劳动的指标,每个季节又根据农活忙闲和工作中心作短期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