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模范和旗手——程明忠这个党支部书记当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16
第2版()
专栏:

模范和旗手
——程明忠这个党支部书记当得好
任戈 王宗炳 丹红
程明忠是浙江临海县张家渡公社井头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县委在全县四级干部会上,号召全体干部向他学习。向他学习什么呢?
“不劳动是条短路”
头一条,就是劳动好。
井头大队历年来是先进大队,程明忠历年来是劳动模范。他参加会议多,工作繁杂,误工也就多。可是,去年他实足地做了一百八十二个劳动日。今年,尽管接连参加了县党代会、县劳模会、省劳模会、县四级干部会等各种会议,前后有两个半月,可是到五月底,他已经劳动了六十一天。
他是怎样积极参加劳动的?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去年十一月,中共台州地委召开全区先进大队党支部会议。通常,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在开会前一天赶到。井头大队离台州地委所在地临海县城有三十里路,通汽车,程明忠本来也满可以在前一天乘汽车去地委报到。这样,既能拿补贴工分,人又不辛苦。但是他不这样。在开会的前一天,他仍旧同社员一起出工劳动。到正式开会的那天,他起了个大早,走了三十里山路,在开会前赶到了。
程明忠就是这样挤时间积极参加集体生产的。在劳动中,他又是早出工,后收工,重活带头干,讲究农活质量。今年四月间的半个来月,是农活最紧张的时候,耕田、插秧、割山草都挤在一块,自留地也有活要干。这时候,为了抢季节,他天天带头参加集体生产,接连干了十二天,自己自留地的活,动也不去动。社员看到他这样,也都先干集体活,后干个人活。结果,全大队早稻插秧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程明忠积极参加集体生产,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一九五四年合作化以后,近十年如一日。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了很多很多理由:
“自己是劳动出身的,当了干部,不能高人一等,忘了劳动这个本。”
“不劳动,又想生活好,就会乱来。有的干部变坏了,就是从不劳动开始的。这是条短路,不是长路。”
“搞好集体生产,也是革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多为社会主义出力,能够多做点,就要多做点。”
“当干部自己带头去做,话就讲得响;要是嘴巴讲到,做不到,社员就不听你。脱离了群众,还能办什么事情?”……
井头大队原来都是种两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四百来斤。当时,本县的花园高级社在改种三熟,产量达到每亩九百多斤。程明忠知道以后,就到花园高级社参观,回来就大力推广。那一年,他们社里三熟制推广了二百多亩,但是第一年种,没有经验,早稻品种的特性摸不清楚,季节没有掌握好,肥料又不足,结果产量比一九五五年并没有增加,而成本、花工却要大得多。第二年接受了教训,三熟制减到一百多亩。程明忠自己搞了八分试验田,从中摸索经验,指导其他三熟田。这一年改三熟制的田比两熟制增产了三分之一。以后,他又年年参加试验,年年总结经验。经过五年的实践,在改制面积、水稻品种、季节、土质等方面,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规律。因此,井头大队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国家征购任务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社员的生活也年年好起来。程明忠从这个事实中体会很深刻:要领导好生产,自己不参加劳动怎能办得到?
廉洁奉公 先人后己
程明忠的第二个好,就是廉洁奉公,先人后己。
程明忠永远不忘旧社会的苦难。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里,父亲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早就死了。等他长大了,国民党又来抓他当壮丁。为了逃壮丁,他别妻离子,流浪在外乡三、四年。过年了,地主富农杀猪宰羊,饮酒作乐,而他却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人饿得皮包骨头,全身长满了脓疮……。想到这些,怎么能不全心全意为集体?
有了这样的阶级觉悟,所以,只要对集体有利,对社员有利的事,程明忠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有时因公外出回来,到家天还没有黑,他就到田里去参加生产,这种情况一般都不记工分。有时因公外出,他就一早起来,先干一阵再走,也不记工分。在区里、公社开会,按规定在外吃饭,每天可以补贴几角钱菜金,他情愿跑几里路回家吃,不要队里的补贴。这样一件一件的事情,给社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称赞程明忠是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立场明确 爱憎分明
有些看来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但也可能是产生错误的萌芽。程明忠在这些“小事”上是时时警惕。比如,平时社员杀了猪、办喜事,常常要拉程明忠去吃酒。但他总是婉言谢绝。
为什么要这样呢?他是有过教训的。那还是在土改后不久,同村有两户贫农,因住进了土改分得的房子,都办了一些酒菜,请他去吃。结果,他只吃了一家,另一家来叫的时候,他正好到外面去了,没有去吃。后来这两家发生争吵,要他来评理。理是在他吃过酒的那一家。程明忠就公正地评了理。但是另一家不服,说他是因为吃了那一家的酒菜,所以帮那一家说话。这件事给他敲起了警钟,他把它作为深刻的教训接受下来。从此以后,他就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而且常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开导别的干部。他分析拉干部吃喝的一般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自己的阶级兄弟,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心里高兴,乐意叫干部去吃吃。另一种人虽然也是贫农、下中农,但是请干部吃喝,是想今后有事帮他说几句好话。还有一种人是地主、富农和坏分子,他们拉干部吃喝,目的是腐蚀干部。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干部的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总是不好,一般的会增加工作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丧失革命立场,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
去年六七月间的一天,程明忠在街上走,地主程柳启的老婆从后面赶上来拉住他,要他到酒店里去吃酒。程明忠把手一甩,说:“谁吃你的酒?搞什么鬼花样?”地主老婆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这家地主杀猪了,又来请队里的干部去吃酒。程明忠警惕起来了。他深入一了解,原来这家地主的老婆曾经向一个党员的母亲透露了这样一个要求:要支部讨论讨论,他的一丘菜园地(现在已分给社员做自留地)是否可以还给他。这不是企图倒算吗!程明忠抓住这个事实,在党员会上、干部会上、民兵会上揭发了地主的花样,要大家提高革命警惕,划清界限,这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程明忠对阶级敌人冷酷无情,对阶级兄弟却温暖如春。贫农社员杨大水,五十多岁了,双眼失明,家里有五口人吃饭,没有整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程明忠就帮助他家里安排生活,建议生产队把集体的猪、牛交给他家养,使他有活做,增加收入。杨大水依靠集体,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有了余粮,去年还有史以来第一次杀了一头猪。他感激地说:“我翻身全靠共产党、毛主席,党支部和程明忠也有功劳。”
程明忠正是这样时时以阶级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立场明确,爱憎分明。这又是他的一个好。
依靠贫农下中农
程明忠的另一个好的地方,是注意紧紧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进行工作。一切重大问题,像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制定生产计划等,除了在党内讨论以外,程明忠总要先开个贫农、下中农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时召集全大队贫农、下中农开会,统一思想,然后再贯彻到社员中去。他还在各队结交了一批贫农、下中农朋友,经常同他们谈谈心,他们也经常向程明忠提意见,反映情况。这样,他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做得对头。去年九月间,十四号台风过境后,第四队有一部分田冲坏了。当时,有少数富裕中农放出这样的空气:田冲坏了,要增产办不到了,要国家先减征购任务再去恢复生产。对于这种歪风邪气,队长没有及时批判,有的社员就不参加集体生产,搞个人的事去了。贫农社员程明南,当夜就找程明忠反映了这个情况,并耽心地说:“这样下去,集体生产搞不好,倒霉的还是贫雇农。”程明忠立即到这个队去,先召开干部会和贫农、下中农会,统一认识后,又召开社员会,说明等国家减免而不出工是错误的,同时说明如果实际有困难,国家会按照政策减免征购任务。这样,歪风很快打下去了,生产也搞好了。
程明忠深有体会地说:“贫农、下中农人多,说话做事都和党同心同德,不管风里雨里都跟着党走。工作依靠这班人,正是丁字打个倒——牢稳了。”
× × ×
从程明忠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上先进分子的形象,一个劳动能手的形象。这正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应有的形象。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