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首都三艺术团体下乡思想艺术双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17
第2版()
专栏:

以轻骑兵的姿态把社会主义文艺送到农村
以革命战士的作风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
首都三艺术团体下乡思想艺术双丰收
新华社十六日讯 在河北、河南、安徽农村巡回演出了三个月的首都歌剧、歌舞、话剧艺术家们,最近满载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丰收果实陆续回到北京。
从今年年初开始,首都文艺团体就积极响应党的“把社会主义的文艺送到农村去”的号召,纷纷组织有著名演员参加的农村演出队,排练了反映农村阶级斗争、富有教育意义和适合在农村演出的节目,把歌剧、歌舞、话剧等新文艺送到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甚至送到社员们的家门前。
由方晓天、李幻等歌剧演员组成的中央歌剧舞剧院农村演出队,带着《夺印》、《朝阳沟》、《木匠迎亲》、《三月三》等歌剧节目,到了河北省沙河县的农村。由资华筠、姚雅男等舞蹈演员组成的中央歌舞团农村演出队,带着《艰苦的岁月》、《雷锋在路上》、《台湾同胞的斗争》等小型舞蹈和其他优秀的民间歌舞节目,到了安徽怀远县的农村。由冯汗元、王尚信等话剧演员组成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农村演出队,带着《夺印》、《三代人》等话剧节目,到了河南商丘、睢县的农村。每一个农村演出队包括演员和舞台工作人员在内,都不过二三十人。它们以文艺轻骑兵的姿态,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有些人还深入到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去为农民演出。它们所到之处为终年勤劳生产的农民带来了活跃的文化生活,同时还使农村观众通过艺术的欣赏接受了思想教育。因此农民们称这些演出队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派来的慰问团”,是“八路军的宣传队”,把他们当做亲人来接待。
中央艺术团体的农村演出队在各地农村中,不仅以演出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节目,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好评,而且他们还发扬了革命文艺战士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联系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政治影响,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表扬。
中央歌舞团的演员们,虽然百分之八十以上生长在城市,以往又多半在国内外大都市演出,但他们在农村巡回演出途中,始终是自己背着行李和步行,演员们晚上演出,白天还经常深入田间,和社员们一道拔草、追肥、犁地。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也是自背行装,翻山越岭到偏僻的山村去演出。他们还帮助社员收割麦子。乐队演奏员王成祥在沙河县册井公社所在地,曾经不顾危险地跳到一人多深的水池中救起了一个十一岁的女孩,他的事迹马上传遍全村,受到大字报的表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队刚到河南睢县不久,就遇上暴雨成灾。全体队员立即编成四组,分到四个公社去参加抢险排涝工作,男演员和社员一起跳进一米多深的洪水里打桩,女演员们也卷起裤腿,赤脚站在深水里挖沟堵坝。他们还发扬阶级感情,主动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和钱,救济受灾社员。这些农村演出队还普遍做到每到一地,亲自动手打扫环境卫生,帮社员挑水、扫院、铡草、磨面、看孩子和料理家务,关心群众生活。因此农民群众很快就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同他们谈心,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农民们都这样坦率地告诉演员:我们原来以为北京的演员一定都是不好接近的人,谁知你们又朴素,又可亲,又爱劳动,和我们一样干活,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毛主席的好教导。
现在,这批演员回到北京以后,都在认真总结他们下乡演出的经验和自己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收获。他们普遍认为:三个月的巡回演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他们亲身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迫切要求,更加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打成一片,以及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重大意义。中央歌剧舞剧院有的演员说:过去觉得一年唱好一个咏叹调就算“过关”。现在和农民观众接触以后,对文艺的群众化、民族化和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体会。这次下乡演出,无论是歌剧、话剧或歌舞演出队,都及时根据群众意见提高艺术质量,改进表演技巧,尽量做到使农民观众看得懂,听得清。因此,农民观众对歌剧、话剧、歌舞这些新的艺术形式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也很快就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