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华东通讯:领导民工的两种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1-26
第2版()
专栏:

  华东通讯:领导民工的两种方法
【新华社华东十八日电】在济南战役中荣获“模范营”的鲁中南沂山担架团第三营,在淮海战役中由于领导上官僚主义,发生严重的逃亡现象;反之,苏北涟水民工支队由于领导的健全,克服了种种困难而使组织更形巩固。这一事实的对照,充分说明了民工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
沂山担架团第三营,在济南战役时,全体民工曾不顾一切疲劳与危险,英勇完成了从火线抢救负伤指战员及向火线输送弹药军需的光荣任务。但是到淮海战役,同是这些民工,却纷纷逃亡。为什么逃亡?据检查,该营产生逃亡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济南战役中荣获“模范营”称号后,该营领导干部自满自足,放松领导。如济南战役结束后,曾有个别民工要求复员,以后南下支援淮海前线,开始发生个别逃亡,领导干部未引起注意。(二)对民工缺乏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战役之初,未对民工进行战争胜利发展前途的教育,而仅仅迁就民工中“怕离家太远”的思想,机械地提出“不出鲁中南”、“不出陇海线”。当战争形势发展到需要出陇海线时,又未对民工进行动员解释,致很多民工因不了解胜利形势和支援淮海战役的重要性而埋怨干部不叫他们复员,逃亡现象骤增。(三)干部作风不好,不关心民工们的生活。该营营长连长都打过人,打过民工。民工没有棉衣、鞋袜,干部不积极帮助其解决困难,自己却向部队要了军装。这样就引起了民工对干部不满,使民工在济南战役中那种勇敢、热情的工作精神为之消淡。(四)干部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遇到困难时推委责任。当民工逃亡现象既经发生,不仔细研究发生逃亡的原因,也不倾听民工的意见,反而一面怪上级到期不让复员,一面怪群众“落后”。营长怪排班干部,说民工逃亡“主要是排班级干部不负责任”,说“光我们是无法制止的”,说“现在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教育”。(五)组织生活很不健全,没有发挥党的支部的堡垒作用,有一个多月不开支部会,没有注意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
与沂山担架团第三营情况相反的就是苏北涟水民工支队,该支队在出发之前,由于县区领导上存在临时观点,对民工队基层干部配备不够重视,对民工的思想动员作得不够,民工的衣服、鞋子等亦准备不足,民工出发后曾发生个别逃亡。但是,该民工支队领导干部于发现这些情形后,马上抓紧行军空隙,进行下列各项工作,使逃亡现象趋于消灭:(一)由党内到党外,由分队中队干部到民工,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分组讨论了“要不要永远保住翻身利益(该队由翻身农民组成)?怎样才能保住翻身利益?”等问题以启发民工的阶级觉悟。(二)表扬几个好的民工,民主处理了逃跑民工,号召大家向好的民工队学习。(三)以胶东民工队跋涉长途支援前线的事例教育民工,打破了民工怕过铁路的思想顾虑。(四)号召干部与民工共艰苦。该县同兴区有二十余干部党员帮助民工抬担架,磨面、抬重病号,服侍轻病号。其盐、浅集、王集区干部拿出夹衣、毡子、被子帮助民工解决困难。(五)组织民工抽空打草鞋。盐西、跨河等区干部组织了一千余民工节省口粮,换成苘麻、芦花,打毛窝、苘麻鞋,这样解决了很多人没有鞋子的困难。此外特别注意照顾民工中的重病号,每天行军先派人看好驻地房子,使民工一到就能休息,减轻民工的疲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