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苦情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7-26
第2版()
专栏:

“苦情账”
萧池
人民解放军某部一连指导员薛克宽,有一本记载战士家庭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情账”。他用这本“苦情账”,经常教育战士不忘旧社会的苦,不忘阶级敌人的仇。“苦情账”成了他进行阶级教育的一件宝。
这本“苦情账”诞生于一九六一年。那时,部队进行忆苦教育,一连官兵在教育中深刻认识到不弄清过去的苦,就不知今天的甜,不懂得剥削,就不懂得革命。有个战士叫赵长振,一九六○年八月入伍后,怕苦怕累,射击、投弹、刺杀等样样落后。薛克宽曾和他谈心,问他:“你家里生活怎么样,过去苦不苦?”赵长振笑着说:“有什么苦呢?不缺吃,不少穿,日子过得挺好!”忆苦教育之前,赵长振的父亲来了。薛克宽陪着赵长振去他父亲那里“访苦”。原来他家有一段血泪史,解放前赵长振家三辈子给地主扛活,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赵长振四岁上就披着麻袋片,光着屁股,跟着姐姐、哥哥去讨饭。有一年,地主逼租,硬要把他哥哥拉去顶账,父母流着眼泪说:“孩子是我们的亲骨肉,可不能卖呀!”以后他的母亲便去给地主当佣人。一天,地主请客,母亲摔了菜盘子,地主恶狠狠地骂她“冲了喜”,举起拐杖一阵毒打,把他母亲打得眼斜嘴歪,打完了又赶出门来。赵长振的父亲流着泪水说:“振子,你只知道你娘眼斜嘴歪,可不知道这残疾是怎样得的哟!过去爹没有告诉给你,是怕你听了伤心。孩子,咱家的血海深仇你永远不能忘啊!”
苦水擦亮了赵长振的眼睛,提高了他的阶级觉悟。从此以后,他带着一股复仇的怒火,练射击,练投弹,练刺杀,直练得胳膊肿了,腿疼了,仍咬牙坚持。他说:“一想起父母在旧社会受的压迫来,怒火就往上冒。我要练好军事技术,为千万个阶级兄弟报仇!”这件事给薛克宽的教育很深,他说:“阶级教育是个根,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今后一切都要从这里入手。”
怎样把阶级教育经常化?忆苦教育以后,连队党支部委员会进行了讨论。有人提议:“把咱们连战士的苦情集中起来,用战士自己的事教育战士自己,是一本活的阶级教育的教材。”“苦情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每当新兵来了,他们首先用“苦情账”教育新兵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战士就要握紧枪杆。有个战士叫常恩科,入伍前有个小打算:“当三年兵,学点技术”,阶级观点不明确。薛克宽曾经详细调查过他的苦情,记在“苦情账”上。一天,他找常恩科谈话,问常恩科,他的祖父给地主扛活折磨死了,婶母活活饿死,母亲被逼改了嫁,这是为什么?常恩科想了想,回答:“没有地,穷嘛!”薛克宽又问:“为什么这样穷?”问得常恩科半天说不出个道理来。薛克宽笑着说:“来!咱们学一学毛主席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薛克宽说:“旧社会穷人为什么苦?就是因为刀把子掌握在反动阶级手里。咱们夺取政权靠刀把子,保卫政权也靠刀把子!”指导员一说,使常恩科想起参军时哥哥嘱咐自己的话:“不要忘记了阶级苦,咱比别人有更多的义务保卫国家,咱不当兵谁当兵?”常恩科说:“对啦!当兵就是握刀把子,就是搞阶级斗争,没有刀把子,就没有人民的天下!”从此,他一心为报阶级仇,苦练军事技术。他说:“我脑子里一想起阶级苦,想起敌人来,练兵越练越起劲,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怕!”
前两年,我国农业生产连续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薛克宽拿出“苦情账”来,向战士们进行两种社会、两种灾荒对比的教育。他宣读“苦情账”上的一个统计表:在旧社会因为遭灾荒,一连战士家属曾经饿死二十八人,卖儿卖女十七人,逃荒要饭六十一户……。而现在呢?同样是遭受灾荒,全连却没有一户逃荒要饭的,更没有一户卖儿卖女的。这种鲜明的对比,唤起战士的阶级感情。薛克宽还讲述了蔡胜凡一家的情况。班长蔡胜凡是河南永城县人,解放前一九四七年遭灾荒,母亲带他去讨饭,八岁的妹妹活活饿死在破庙里。解放后一九六○年遭灾荒,他家过得很好。蔡胜凡说:“我家吃的是救济粮,穿的是救济衣,两个灾荒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有了毛主席!”
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每一个成就,战士家庭生活每提高一步,都对战士有极大的鼓舞。这时薛克宽又拿出“苦情账”来,和战士一起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苦情账”上有一九六一年初的一个统计表,记载着解放前,全连战士家属中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四百多人里只有一百三十八条被子。土改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吃有穿。公社化以来,日子过得更好,有些人家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这种生活是沿着党所指引的集体化方向,一步一步得来的。薛克宽说:“没有国家的强,就没有个人的富;没有集体的强,就没有一家一户的富。翻身永远不忘党和毛主席!”
薛克宽还经常用“苦情账”教育战士正确处理个人的家庭、前途、荣誉等问题。战士徐喜江一次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不好好练武,同志们说我忘本,可是家里埋怨我不回家看看也说我忘本。这两个“本”到底哪个对?薛克宽笑着说:“两个‘本’都对。父母所说的那是小‘本’,天伦之‘本’;咱们所说的是大‘本’,阶级的‘本’;旧社会里你家里遭灾荒,从山西省的平顺逃到长治,父亲被日本鬼子打了,舅父的腿被打坏了,哥哥年小吓得得病死了,妹妹饿死了。你想想看,没有阶级的解放,哪有个人的解放,没有国,哪有家?我们所说的不忘本,首先是不忘这个阶级的‘本’!”以后,徐喜江对家庭问题处理得很好,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思想越来越明确了。
薛克宽的“苦情账”还教育了战士保持劳动人民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本色。新战士赵洪明爱花零钱,薛克宽对他说:“不要忘记过去的苦,不要忘记劳动人民的本色。”赵洪明注意了节约,妈妈来看他,他把节约的钱交给妈妈,妈妈感动地说:“这都是党教育得好。”
战士们的阶级觉悟提高了,连队的各项工作走在前面。一九六一年以来,这个连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好连队,并且荣立二等功。大家说:一连受表扬,也要给“苦情账”记一功。现在,这本“苦情账”更加充实了,新战士一来就补充一次,来队探亲的战士家属谈到的苦情也都写了上去。他们说:“苦情账”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