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农业专家的大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09
第4版()
专栏:

农业专家的大家庭
本报记者 史立成
朝鲜西海岸南浦市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人吴龙燮。他一家三十四口人;凡能参加工作的,全部都在农业战线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农村辛勤地劳动着。
比如,六十二岁的吴龙燮在当地——南浦市新兴合作农场担任育种、选种工作;长子秀昌是农艺师,在南浦市高等园艺学校任教员,曾写出《关于花草培植》论文;次子秀陆是农业技术员,又是平壤农业大学函授系的学生,曾写出《关于特殊蔬菜培植》的论文;三子秀烈也是农业技术员,在家畜授精所工作;四子秀男也是平壤函授系的学生;二女义彬是龙城肉类加工厂的工程师,曾写出《用落果生产果胶》的论文;小女英淑,是农业技术员,常常同农场的姑娘们在一起研究农业技术问题。因此,人们称吴龙燮的一家为“农业专家的大家庭”。
八月二十七日我们穿过玉米地和稻田,来到东花山下的吴龙燮家。这儿长架子葡萄园里挂满了粒多串长的葡萄,几株苹果树结了数不清的大苹果,瓜蔓爬上房顶,香草喷出香气,几十盆花草在屋前争鲜斗艳。花草中有龙舌兰、猩猩红和百日红。来到屋里,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收音机正播送歌曲,桌上摆着笔墨,书架上放着几百本有关政治理论、农业科学方面的书籍,书籍堆得挤到了屋顶。有些书被勤奋的主人翻阅得卷了页边、磨破了书皮。墙上挂着金日成首相的肖像,另一面挂着“全家福”大合影,还有许多单人像、双人像以及表扬奖状。
吴龙燮衣着朴素,谈吐激昂,脸上不断抽动的皱纹显出了他内心的激动。他开口就说,“我个人和我的一家,没什么值得说的。在旧社会我吃尽了苦头,现在一大家人安居乐业,不愁吃、穿、住,做梦也没想到‘解放’是这么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是劳动党和金日成首相英明领导的结果……”
日寇统治朝鲜时期,吴龙燮家的日子够辛酸的。他九岁时,父亲去世了。幼小的吴龙燮只好给地主放牛,母亲耕地,相依度日。
后来,吴龙燮同一位逃荒乞食的姑娘结了婚,还是靠打零工、租地种菜勉强过活。到解放前夕,九个儿女一个也不能上学,父子们出门还是换穿着仅有的一件整齐衣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朝鲜北部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接着,农村展开土地改革,随后成立互助组,发展到农业合作社。吴龙燮家的日子也随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子孙越来越多,上学的人不断增加。一九六○年八月,吴龙燮在南浦市召开的党积极分子会议上说:“解放后我才能把长大了的孩子们送上学校,我的这个心情大家会了解的。今天党向我们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的任务。现在没有新的技术,就不能发展国民经济。因此我们全家人要响应党的人人都要掌握一种以上技术的号召,边劳动边学习,在今后三年内,培养出六个农艺师和技术员……”。
吴龙燮决心下定,便行动起来了。他同儿女自己动手盖了一座很好的温室,试种各种花草和蔬菜,宅旁和屋后的各种果树也是品种各不相同。他早晨六时起床,侍弄这些植物,早饭后便下地耕种,或到合作农场各菜园去查看种植情况。晚饭后,他同小女英淑对坐在桌前埋头学习。去年他到安州高等农业学校去应考农业技术员,一次考上了六个科目;今年夏天他再次去应考,门门考得好。
吴龙燮老人从衣袋里拿出技术员证书给我们看。绿皮的证书上写着:“吴龙燮,六十二岁,考试各科良好”等字样。这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容光焕发,兴奋异常。坐在一旁的、他的六十四岁的老伴和三个儿女——秀昌、秀烈和英淑的眼睛望着他,也都笑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