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蛙类对农业保护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12
第2版()
专栏:

蛙类对农业保护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郑作新 黄祝坚
蛙类体型小,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实际上蛙类能吞吃不少害虫,对农业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无尾两栖类,据最近统计,已有一百二十六种,其中常见于平原栽培地带的,当推蟾蜍科(计五种)及蛙科(计五十一种)。在蟾蜍科中,习见的种类,在北方为大蟾蜍和花背蟾蜍,在南方为黑眶蟾蜍。在蛙科中,习见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泽蛙、虎纹蛙、沼蛙、林蛙等,其中分布最广的为黑斑蛙,南起广东北,至东北,西达四川,都有黑斑蛙;金线蛙与泽蛙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泽蛙盛产于华南和西南一带;虎纹蛙和沼蛙,仅产于长江以南地区。林蛙,在北方称华林蛙,在南方称日本林蛙。一般所谓蛙类,是泛指所有的无尾两栖动物,在北方主要为金线蛙和黑斑蛙,在南方为泽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
蛙类都以活动物为食,其中以昆虫最合它的口味。从春末到秋,常见蟾蜍及蛙巡游田间,夜间尤为活跃,捕食有害稻作的昆虫。蛙类的牙齿不甚锐利,或者没有牙齿(如蟾蜍),但是它们的舌特别发达,舌根附着于下颚前缘,舌尖向内游离。这种情况与我们人类的舌头恰恰相反。蟾蜍和蛙等遇见昆虫飞过,它的舌尖能骤然伸出口外,举动敏捷,捕捉昆虫百发百中。蟾蜍和蛙的口腔与食管都很宽大,二十毫米以下的昆虫,如蚂蚁、甲虫、蝗虫等,都能吞下。
关于蛙类的食性,柳支英等早在一九三二年在浙江嘉兴一带,作过解剖分析。分析结果:泽蛙(一百七十只)胃中昆虫占百分之八十二,黑斑蛙(五十只)占百分之七十四。昆虫当中,以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最多,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余的为直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等,占百分之十以上;蜻蜓和蜉蝣两目纯系偶然的食物。所吃的昆虫主要是害虫,如稻蜢、稻象虫、二化螟、稻苞虫等。一九五八年,梁中宇等在四川峨眉县附近的稻田中,对黑斑蛙、泽蛙、沼蛙等,也曾进行过同样的分析。在三百六十一只黑斑蛙中发现,吃昆虫的频次数为三百三十九次,在二百四十四只泽蛙中为二百二十七次,在三十四只沼蛙中为三十一次。这三种蛙所吃昆虫的频率,占它们所取食物频数的百分之九十一至百分之九十四。至于所食昆虫的种类,在稻田中主要为稻蝗、螽斯、稻褐椿象、步行虫、叶?、三化螟、二化螟、稻包虫、蚁等有害种类。梁中宇等还用了一个公式来衡量这几种蛙对人类的利害关系。根据核算,黑斑蛙的有益系数为百分之二十二点五,沼蛙为百分之四十五点八,泽蛙最高达百分之五十三点九。
一九六○年夏,曾于在河北省白洋淀一带农田里,检验过花背蟾蜍(一百一十三只),金线蛙
(四十二只)及黑斑蛙(十四只)的胃部,发现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大多数是对农业有害的,例如:蝼蛄、金花虫、天牛等。对南方的黑眶蟾蜍,一九四一年也有人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胃内白蚁最多。
蛙类吃的昆虫,大都为地栖性和土栖性昆虫,其中包括蝗虫、螟蛾幼虫、蝼蛄、?虫、椿象等。蝗虫和螟虫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蝼蛄是地下害虫中最厉害的一种,各种农作物的幼苗、幼根等,均遭受它的为害。至于?虫、椿象等也是常见的害虫。
蛙类一昼夜间究竟吃多少昆虫,目前还无可靠的资料,但在检析黑斑蛙胃部时,曾经发现它胃内所含的昆虫,最大含量为三十七只。一只蛙在一昼夜内,如果仅以早晚饱食二次计,它所吃的昆虫约为七十只,在一个月内约为二千只。一年活动期间,以六到八个月计算(冬寒时蛙均蛰伏,在北方为期约半年,南方较短),它消灭的昆虫可能达到一万五千只。当然,蛙的食物并非都是昆虫,但昆虫却占它食物中的绝大部分。因此,一只青蛙年吃万只昆虫,这种估计是不多的。
在日本、南洋群岛以及欧美各国,对于蟾蜍和蛙的食性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上面所说的类似。许多国家都把蛙类列为有益的动物,禁止任意捕杀。
蛙类也兼食一些有益的动物,如蚯蚓、蜘蛛以及蜻蜓、瓢虫等。它们还吞吃一些鱼苗和它们小型的同类。但它们吃这些东西的数量有限。因此,它们的益处是远远超过害处的。
夏季是蛙类繁殖的季节。青蛙所产的卵集成块状或片状,一对蛙所产的卵成千上万。蟾蜍的卵结成带状,数量也非常可观。卵孵化后成蝌蚪,经月余发育,变态为成蛙。一般的蛙过年就性成熟了,到夏天开始繁殖。在繁殖季节捕食青蛙,杀一对蛙或一只雌蛙,就等于消灭数以千计的小蛙。
至于供作食用的蛙,应当进一步地发展蛙类养殖事业。我国所产的虎纹蛙(南方通称水鸡或田鸡)、棘胸蛙(即谷冻)等,都是国内大型的食用蛙种,可行试养。东北的哈士蟆蛙,富有营养,亦可供作养殖对象。古巴牛蛙已在广州落户,而且开始传宗接代,生长良好,值得扩大引种范围,专供煮食和制作罐头等需求。这样,既有了专供食用蛙,人们就不会再捕捉田间蛙,而让它们有效地消灭虫害,为社会主义的生产事业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