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发展农业电气化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12
第5版()
专栏:

发展农业电气化的一些问题
黄经亚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要求全党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并号召在进一步巩固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同时,各行各业要支援农业开展技术改革,更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
怎样来实现党的这个号召,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开展农业技术改革,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发展农业电气化一些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很不成熟,提出来只是想引起大家作进一步的探讨。

实现农业电气化的根本道路只有两条,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道路实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实现的。然而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和工业水平等各不相同,各国在实现农业电气化的道路上也必然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就我国来说,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中、小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供电方式。水火并举,充分利用当地的动力资源
近来世界上发展农业电气化的趋向是,采用联结于大电力系统的农村电力网供电的方式。因为公用电力系统供电是最经济的,在技术上也是优质可靠的。现在一些农业电气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公用电网供电的农业用电量,已达到农业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或百分之九十以上。从我国近几年投入运行由公用电网供电的农业电力网来看,其优越性的确是较独立电厂供电大得多的。电网供电分布广,发展方便,建设投资省,进度快,都比孤立电厂安全和经济;电网供电由于各类用户多,用电时间可错开,调度较灵活,较能适应农业用电骤升骤降的特点。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目前的公用大电力系统只在一些大城市或工业区附近才有,因此农村供电要大、中、小结合,大电力网和中小型电站同时并举,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供电方式。中小型电站这种供电方式即使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不一定优越,但在我国大部分没有大电力系统或大电力系统的电源不足的地区,农业生产能早用上电,多用上电,其在经济上的收获将大大超过供电不经济的损失。将来这些中小型电站也可逐渐连成农村电力网,最终也联结入大电力系统中去,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也就可以逐渐转为优越。至于最小型(一百瓩以下)的农村电站的建设是否合理,或者是容量小到多少瓩以下才是不合理,就需要根据我国具体条件进行研究,目前也不宜一概否定。特别是结合水利灌溉修建的中小型水电站往往是投资不需增大多少,而发电成本却是很低的,也有可能比大电力系统供电还经济些。
在利用动力资源方面,水力资源是最经济的。一般水力发电成本每度电不过一分多,而用煤炭的大火电厂每度电在四分以上,小火电厂每度电高达八分至一角,用液体燃料的电厂则每度电成本由两角到五角。但在水电站的建设投资上,如果不结合农田灌溉单独建设,就要比火电厂为高,而且水电站建设时间也要长得多,还要受到枯水年、枯水季和配合灌溉放水等影响,在某一段时间内供电量不可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在以水电供电的电力网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火电厂,也是有很大好处的。特别是在缺乏水力资源或不宜建设水电站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地方,建立火电厂来供电就更适宜了。其它如天然气、潮汐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我国蕴藏量都比较丰富,值得研究,就地利用。
促进生产为主,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我国在解放前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中,电力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解放后短短的十三年内电力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就其绝对水平来说,还比不上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解放后各行各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用电量已激增到供不应求的地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每一度电都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前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把更多的电力用到农业生产上去,就可以迅速地提高产量,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民迅速地富裕起来,也才有可能去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目前在发展农业电气化的时候,必须以生产用电为主。但随着生产用电的增长,也要注意适当地通过电气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例如在因生产需要已接上电的居民点,应该根据资金和材料的可能,逐步解决照明、收音、广播和电影等生活用电,这样会更加鼓舞他们发展农业电气化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样长此下去,不但将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也将影响到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我国农业电气化不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因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决不能实行粗放经营,我们要为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而奋斗,将每亩耕地粮食产量提高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根据这样的要求,看来目前发展农业电气化,南方应以电动排灌为主,冀鲁豫平原和重点牧区应采用潜水电动泵的井灌为主,东北和华北地区可以逐步推广绳索牵引电犁,以补机耕的不足,这些都会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都应结合发展电动脱粒、扬净和农产品加工的电气化,逐步向广泛的电力耕作和牲畜家禽饲养等全面电气化过渡。
逐步扩大农业电气化应用范围,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多方面促进农业生产
目前世界农业电气化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有近百种农业生产作业可以使用电力,并且已超出了作为机械传动的范围,在电照、电热、红外线、紫外线、高频电流、超声波和同位素等特殊技术方面起着一般机械所不能起的作用。这样从多方面促进农业生产,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根据一些国外资料,由于高度扩大电气化的应用,一个一千到一千五百亩的电气化农场只要固定二至四个工人,一些电气自动化的饲畜场中一个工人可以饲养一千头肉猪或五千至一万只鸡。在产量上电气化后的增产率是:大小麦和甜菜等百分之五十以上,马铃薯百分之一百,牛奶和肉类百分之一百多,鸡蛋将近百分之十。我国目前农业电气化还处于开始的阶段,只能先解决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促进商品粮和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如电动排灌、脱粒和农产品加工等。要更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肉类、奶类和蛋类的生产,今后就还需要逐步扩大电气化的应用范围。
扩大电气化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由于农业电气化的整个投资中,电源部分和电力网部分常占到百分之七十,因此一个地区在供电后,如不扩大电气化的应用,发电设备和电力网的年利用小时都会很低,这样实质上是造成设备和投资的积压。一年当中各种农业生产作业(如灌溉、耕作、脱粒和农产品加工等)用电时间大多是错开的,就是在一天之内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也有一大半是错开的。扩大农业电气化的应用范围后,用电量增加并不一定要增添发电设备。按一般农村用电比例,一瓩的发电设备和两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应配合两瓩左右的电动机和一瓩多照明负荷,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要达二千到三千小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供电设备的效能。目前我国一些已开展农业电气化的地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只有七百至一千小时,潜力是很大的。在用电设备方面也要尽可能“一机多用”,提高利用率,如采用移动式的电动机、可携式的电动机、拖带式的流动变电所和电动水泵船等,这对我国工业水平较低、设备材料还较缺乏的情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农业电气化的发展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保证农业电气化继续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
规划和布局
电力工业比其它工业的内在联系强得多,它通过电力网把各个地区联系起来,即使相隔几十几百公里都互有影响。并且它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有关系,往往一点变化就可能牵动全局。因此,在发展农业电气化时不能光考虑一个地区或农业部门本身,还要联系到附近所有地区和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不但要考虑现在和近期,还要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否则就将造成供电的不经济不合理。一个地区要逐步实现电气化,就应当对动力资源、用户负荷分布、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制定切合实际的统一规划。规划中既要有近期安排,也要考虑到远期的发展,不但要考虑农业电气化的发展,也要考虑农业技术改革全面的配合发展。规划中应特别注意:(一)根据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首先保证主要农业基地的原则,考虑建设重点。(二)建设水电站必须从少淹耕地和增加收益两个方面通盘考虑。(三)电动排灌的布局要结合自流灌溉、机灌全面研究。(四)电网建设要兼顾远近期,有合理的供电距离。同时,设计部门也要进行预选电厂厂址、重要变电所所址和输电干线的路径,研究主要农业地区的供电方式。这种做法虽然要耗费较多的力量和时间,牵连部门较广,但可为今后农业电气化的发展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数量和质量
农业电气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因此在质量获得基本保证后,就不能过于求精求全,以便能尽快尽多地发挥作用。有些电业部门为了便于维护,片面认为标准越高越好,竟要求农村电站、电力网的标准同正规的公用电厂、电力网一样,这样势必影响农业电气化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把农业负荷作为三类负荷或不重要的负荷,因此在标准上允许适当降低。电业部门应该不怕麻烦,加强维护,根据农村电站、电力网的特点,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如加强平日巡视检查,趁农闲时定期停电检修,以及编制缺陷登记表、电力网技术档案等。这样即使标准较公用电网稍低,也不致发生事故。也有些农业用电单位单纯贪多图快,过于忽视质量,如用粗劣木材作电杆,不经计算设计任意牵线增加负荷,发电机和变压器没有完善的保护等,结果也造成了倒杆断线和发电机、变压器烧毁等事故。这种情况更是应该反对的。虽然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农业电力网的标准,但它的基本质量还是应该保证的,只不过在裕度上不必留得那么多,决不等于可以冒险使用。不然,数量多了,质量不好,经常发生事故,实际上也等于数量少了,甚至会影响群众发展农业电气化的积极性。因此,在农业电气化一定的标准下还要强调“质量第一”。目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编出全国统一的农业电气化的设计、施工、制造工艺和运行维护规程,使得在质量标准上和维护管理上都有所遵循,不致各行其是,偏高偏低。同时,要规定农村电力网的建设也要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加强质量检查和技术监督,纠正对于农业用电草率从事、手续不清、责任不明的不良作风。
管理和维护
农业电气化发展越快,管理和维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有些地区的电业局由于管理和维护兼顾不了,在农村电站或电力网建成后,就交给地方自行管理和维护。这样做法有一定的好处,如可以发挥地方积极性,可以更切合本地实际情况,可以培养地方技术力量。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缺乏管理经验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办法不能是推出不管,而是要有相应的措施,才能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应使参加管理和维护的人员经过短期的专业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到已在运行的电站和电力网去实习一段时间,使他们了解和本专业有关的生产过程。应设法配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给自行管理和维护的地方,引导这些地方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走上正轨。应组织具有相当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工具的巡回检修队(组),定期或根据地方的申请深入农村,就地巡视检修或指导检修。应设有电气修配厂,或在机械厂和农具厂的基础上扩充电气修配的业务。
世界上有好些国家对于农业电气化有一整套独立的管理和维护系统,不与一般公用电力系统相混。我国目前要采取这种办法,条件可能还不成熟,但在电业系统内也要有专门的体制。为此一般来说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已有农业用电的各级地区应设置什么机构,这些机构如何组织(包括人员、设备和工具等)。(二)各级机构的分工、职责和关系。(三)专用的规章制度。(四)经营管理的方式。将来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也有必要研究确定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
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
农业电气化摆在我国科学技术人员面前的科学研究任务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农业电气化开始还不久,成熟的经验和现成的技术资料还不多,而且农业电气化内容也较广泛,发电就包括水、煤、煤气、液体燃料、风力、潮汐和太阳能等多种,用电又包括农、林、牧、副、渔多种,既要设计制造电气设备,还要研究配合使用的农具机械,所以研究的课题是很多的。要使这方面的科学研究顺利进行,迅速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我们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本身的可能条件,分别轻重缓急,从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解决农业生产需要最迫切、增产效果最显著、节约劳动力最多的项目。同时又应当照顾长远的发展的需要,安排对将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也有必要在我国不同的自然经济区,分别建立适应平原、山地、丘陵、水田和应用于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电气化的科学研究机构,并充实试验设备,建立试制工厂和试验农场等。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不可少的条件。
农业电气化是新技术的综合,它要不断地吸取新技术,才能不断促进其本身的发展。一项新技术在一项工程中也可能作用不大,然而推广到全面后,就会收到未能预料到的效果。新技术是正在发展着的东西,在发展中自然避免不了要出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并且注意使新技术能适合我国具体情况,不生搬硬套,就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农业电气化发展很快,现在已在相当的地区开花结果了,然而我们还没有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还没有专门的技术刊物,科学研究发表的成果不多,就是在我国已经试用的一些新技术,也还较少加以很好的总结和有意识的推广。因此,从事这方面的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有必要奋起直追,有关的领导部门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
要使新技术发生效果,就要有一定数量能够指挥和推进这种技术的人材。目前我国农业电气化虽还处于刚开始的阶段,但这方面的技术人材已不敷需要。应当根据目前需要和长远打算,有计划地培训各种技术人材,在大学、专科和技术学校中增设这个专业,并适当增加学生数量,也可以从电力、机械等部门转送一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事这个专业。但是目前主要的办法还是在已开展电气化的地区,采取短期训练班和现场实习等进行培训,这种办法时间短,数量多,收效快。
即使我们将来有了几百万农业电气化的技术人员,也还是会不够的,因为将来每一项农业生产作业几乎都要联系到电气化,这就要求每个农业生产者都具有必要的电气化基本技术知识。因此,随着农业电气化的建设,要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较快地编出一些用电常识的通俗读物、幻灯片和科教电影等,广泛开展宣传。应当把农业电气化的过程,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和提高的过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