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生活的道路,学习的道路——记几位知识青年在农村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14
第5版()
专栏:

生活的道路,学习的道路——记几位知识青年在农村的成长
新华社记者 龚成华 许京龙
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农村里,许许多多年轻可爱的新型农民正在成长。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正在成长中的我国农村青年一代无限光明的未来;从他们所走的道路上,我们也看到向农民学习、向实际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是农村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一条无限宽广的坦途。
学老农的扎实功夫
“农村生活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体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是千真万确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尽管既缺乏生产斗争的知识,也不懂阶级斗争的经验,但只要我们热爱农村,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勤学苦练,就能在农村立住脚,扎下根,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农民。……”灵川县四联公社路底生产队社员龚永超,从这几句话开始,向我们谈起他怎样由一个高中毕业生变成了一个各项基本农活都能做的人民公社社员。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龚永超怀着改造农村改造自己的满腔热情回到了路底生产队。当时,正赶上生产队锄草。从小就脱离农业生产的龚永超,把这些事情想得很简单。这个年轻人满身轻快地跟社员一起出工了,并且不甘落后地拼命赶别人。不久就急得喘不过气来。
劳动以后,龚永超的思想像一锅开水一样直翻腾。他想:原来锄草也是这么不简单!我能够在农村中站住脚跟吗?但是,紧接着出现的一个念头是——不行,党支部书记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体力是练出来的,功夫是学得到的。
从这以后,他开始向农民请教庄稼活。但是,有的农民却对他说:“你们读书人,一看就会了,这些死功夫有什么难学的。”说话的人或许是出于无心,听的人却觉得有意。龚永超想,莫非我“烧香”还没有诚心?于是,他决心先取得农民的信任。这时,正好生产队安排的农活是割茅草准备烧石灰,天一亮,他就拿起镰刀跟社员们上山去了。一个上午的劳动,两只手被茅草根划破了一条条口子,弄得满手血迹斑斑,但是他终于坚持了半个月。接着,就是挑石灰石,起初,他挑五六十斤就踉踉跄跄地走不稳,社员们建议队长分配他去干轻一点的活,可是,这个共青团员第二天又坚持下来了。而且,每当出工之前和收工以后,社员们都发现龚永超在河边一担又一担地挑水,队里有事派他到公社去,他也不声不响地挑一副空箩筐出去,回来的时候不是从供销部去挑一大担化学肥料,就是把社员们买的盐巴挑回来。社员们终于懂得了——“嗯!他是在锻炼哩!”这样,同龚永超谈天说地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他们开始看出这个年轻人是想在农村住下去,是想做一个农民。
春耕大忙的季节来到了,龚永超拜了老农苏双德和龚常太为师。开犁的第一天,他把犁具驾在耕牛上,龚常太指点他要掌稳犁把,眼向前看,不要光顾犁头。可是,开犁不久,牛就站着不动了,老农告诉他,这是因为犁尖插得太深,牛拉不动,龚永超恍然大悟,急忙将犁提起,又赶牛前进。结果犁着犁着,在他的面前筑起了一道“泥门栏”,驯服的牛更不听使唤了。龚永超一急,手里的鞭子猛力一挥,“叭”的一声,犁头尖钻了底,犁绳断了。这时,龚常太便一边帮他结绳,一边又示范地做给他看,同时告诉他:“不要靠死力气,心眼要灵活点。”在队里快要播种的时候,龚永超又恭恭敬敬地把龚常太和苏双德接到家里,利用屋边的一小块地,请他们教自己先试一试如何播种,然后,又跟着他们下大田。就是这样,寒来暑往,龚永超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一套主要农活,由一个学生慢慢变成了农民们喜欢的“庄稼人”。
学贫农的爱社之心
许多回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在学习老一辈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的劳动技能的同时,还积极学习贫农和下中农忠于革命和热爱集体的革命品质。
高中毕业生罗丽珍回乡参加生产不久,就发现队里有一个社员,别人挑肥拣瘦剩下来的活,总是他要求队长分配给自己去干。打石灰石是很辛苦的事,有人不愿去,他去;在晚造磙田的时候,因为使牛磙的工分是固定的,有些社员不愿干,他又牵着牛走了。……社员罗熙光一心一意为集体的行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个年轻人,罗丽珍越注意罗熙光,越觉得他身上有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一天,她问父亲:“熙光叔爱社的心为什么那样强?”她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却讲起了罗熙光的身世,“熙光是一个贫农的儿子,出生不久,父亲死掉母亲改嫁,他就跟着叔叔,过着饥一餐、饱一顿,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解放以后,苦尽甜来,他怎么不积极?丽珍,你也是贫农的女儿,往后对待社里的事情一定要和你熙光叔一样。”
一夜家常话,擦亮了罗丽珍的眼睛,她下了决心,一定要步贫雇农社员的后尘,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去年晚造耘田追肥的时候,几个能撒石灰的男社员因为在烧石灰的时候伤了脚,不能参加,只剩下女社员韦玉英能够干这种活。缺人撒石灰,耘田耘不了,这时,有的社员喊收工,罗丽珍却一声喊住大家:“不要走,我来撒!”天热,脚上有汗,石灰和汗水粘在一起,脚上就会起泡,但是,这些吓不倒罗丽珍,她想,这是社里的事情,我要像熙光叔一样对待社里的生产和工作。她端起装石灰的畚箕,跟着韦玉英下了田。当她看到生产队里有人浪费灯油和纸张的时候,就建议队长把勤俭办社的关口把紧;她发现队里的账目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报告队委会要查清楚责任。就是这样,社员们叫她是“我们队里的李双双”。
学干部的服务精神
我们还看见一些知识青年,他们不仅虚心向农民学习种田的经验,而且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优秀的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求把自己锻炼成为既能种田又能为群众办事的人民勤务员。来宾县大炉公社贺山村第二生产队社员罗天才,就是这样的一个初中学生。
罗天才在学习和生产劳动的同时,十分注意干部的一言一行。在劳动时,他观察干部的劳动态度和社员们有什么区别,在休息时,他有意识地和干部聊天,从中听听他们对待各种问题的态度,收工以后,他又悄悄留神干部们回家后在做些什么事情。日复一日,他发现大队长罗天榜每天晚上收工以后都先跑到二里路外的中福村去,原来,他是在那里帮助几家五保户挑水。第五生产队队长罗世业,也经常是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这一切,给罗天才很大的启发。他发现烈军属人手少,从一九六一年到现在,无论忙闲,他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他们干活。去年春天,队里因灾减产,国家拨来了救济粮,分给他的谷子,他坚持让给了比他更困难的社员罗天运。带头劳动,关心群众,大公无私,罗天才就是这样:处处向干部学习。去年生产队改选时,第二生产队和第三生产队都争选他当队长,最后经过协商,才解决了这个矛盾。(本报作了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