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学习与改进工作结合,学习与改造思想结合——求新造船厂工人长期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19
第5版()
专栏:

学习与改进工作结合,学习与改造思想结合
——求新造船厂工人长期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中共求新造船厂委员会
我厂工人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到现在已有五年多了。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参加理论学习小组的工人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读了很多毛主席的著作,其中《矛盾论》《实践论》等还反复读过多次。此外,许多工人还学习了一些别的理论书籍。几年来,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仅提高了工人思想觉悟,而且推动了全厂生产。
我厂工人理论学习所以能够长期坚持下来,主要是靠这样几条:一是靠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方针,并且逐步地把理论学得更深一些,联系实际更广一些,使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有所提高;二是在联系实际中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把学习同思想改造密切结合起来,使参加学习的工人永不自满,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三是靠抓骨干,做好骨干的培养、教育工作。在这几方面,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学习理论 由浅入深
联系实际 由近及远
“学一点,用一点”是工人开始学哲学、学理论的一个办法。当时我们领导学习,也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一两个理论原理,组织大家学习的。这样学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当时工人刚刚开始学习理论,对哲学抱有一定的神秘看法,要想一上来就叫工人学习许多哲学原理,是领会不了,消化不了的。结合中心工作,学一点,用一点,就容易懂,用得上,使工人能较快地尝到学习理论的甜头,对哲学的神秘看法也较易打破。
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工人对这种学习方法开始感到不满足了。这些工人一般都是生产上和群众工作中的骨干,他们碰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他们也要求学得多一些,深一些,全一些。以后,我们采取了措施,引导工人朝这方面努力。这样一来,效果果然很好。许多工人因对理论体会较深,对实际问题也就解决得比较好。女车工萧引珍帮助一个女工进步,就是在认真阅读了毛主席好多著作的启发下成功的。这个女工原来是被轮机车间认为“最难弄”的人。萧引珍想,《矛盾论》里讲得很清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落后是可以转化为先进的,“难弄”的,经过帮助之后,也是可以转化为“好弄”的。于是,萧引珍就主动去找她谈心。哪知这个女工说:“你先进,我落后,没啥谈头。”谈了两次,碰了两次钉子。但萧引珍并不灰心,用《实践论》中“失败者成功之母”的话来勉励自己,想到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它、解决它,细心地寻找碰钉子的原因。为了帮助这个女工进步,萧引珍又重新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认识到做人的思想工作先要了解人,关心人,要注意说服教育,讲究工作方法,对症下药。在第三次找这个女工谈心时,萧引珍先检讨了自己过去对她关心帮助不够,然后谈到新旧社会的不同,启发她回忆在旧社会里受的苦痛,帮助她提高阶级觉悟。同时,萧引珍又经常放弃休息,奔走里弄,切实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诚恳的谈心和亲切的关怀,终于使这个女工改变了态度,深受感动地说:“过去我不了解你们,原来你们这样忙,都是在为别人操心,我过去实在太对不起大家了。”今年二月以来,这个女工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被选为工会小组长。
工人学习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是早就明确了的。但结合什么实际,怎样结合实际,我们是经历了一段摸索过程的。一九六○年,我们找到了“三结合”的办法,即学习理论要“结合生产斗争、结合阶级斗争、结合思想斗争”。当时这个“三结合”一提出,深受工人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学习的发展,效果甚为显著。但是,我们在开始具体运用这个“三结合”的时候,联系生产实践较多,联系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较少;联系本单位的事例较多,联系国内以至国际上的重大实际问题较少。革命理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工人阶级不仅要进行生产斗争,而且要进行阶级斗争,不仅要关心本单位生产,而且要关心整个世界。
怎样使联系实际更广泛一些呢?我们采取了使学习内容更紧密地结合形势、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人的实际思想的办法。在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时,有些人眼光狭小,认为“我们是造船厂,同农业不搭界”;认为支援农业,“影响厂里生产”;对制造农业机械设备,认为“产值低,不合算”。针对这些思想,我们领导工人学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了求新厂的生产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工人扩大眼界,确立全局观点。以后我们又引导工人学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道理,使工人懂得世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有力支援。我们翻了身,还要想到全世界的被压迫人民,支援他们的斗争是我们的责任。就这样,通过逐步的启发和引导,使工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越来越大。
联系实际的范围一扩大,工人把生产斗争同阶级斗争、世界革命联系了起来,对生产斗争的意义认识也就更深刻了。铜工弯管小组组长张银荣说,过去他对完成小组计划,只能想到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比较多的是考虑到保持先进小组的光荣称号。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他认识到工人阶级不能鼠目寸光,应该胸中有个世界,有个世界革命。小组里生产计划完成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小组的荣誉,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够多造一条船,就是为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增加一分力量。懂得了这个道理,张银荣感到自己的责任更重了,领导小组搞好生产的劲头也更大了。
明确要求 有的放矢
提高认识 改造思想
要使工人对理论学习有真正自觉,使工人学理论永远坚持下去,还必须把学习理论同工人的思想改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提高觉悟。阶级斗争不仅国际上有,国内有,在我们工人的脑子里也有。学习哲学,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就是要改造自己的思想,要使工人认识到,我们工人也有思想改造的问题。
“工人学理论,首先为了啥?”过去,工人中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是想通过学习解决他们在生产斗争中碰到的问题;有的是想通过学习来提高提高自己的认识;一些党团员、担任社会工作的积极分子,更想经过学习,学会一些做社会工作的本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些想法都有它们正确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斗争的尖锐武器。但是,对学习首先是要改造自己的思想这一点,不少工人在思想上是不明确的。
正由于存在着这个问题,随着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也就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当生产中问题较少或者问题不太尖锐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是不是还要学下去的问题。我们还觉察到,有的工人学了理论,不是更加谦虚了,而是自满了。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意识到,随着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不及时引导工人把理论学习同思想改造结合起来,就会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不能进一步启发工人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影响学习的深入和持久。
铜工弯管小组是我厂的先进小组。他们不仅在理论学习方面,一直坚持了五年,而且在运用理论、改造思想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个小组有个青年工人初来工厂时,认为铜工弯管工作是“烂铜匠”的行当,心里很不舒畅,见到亲戚朋友也觉得脸上不光彩,生产上就提不起劲来。后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懂得了在我们国家里,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光荣的,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自己所以有这种不正确的看法,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考虑多了一些,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于是自觉地批判了这种思想。一九六○年,领导上考虑要他接替生产组长的工作。当时他一口拒绝,主要是有三怕,一怕年纪轻,挑不起这副担子;二怕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会被别人笑;三怕保持不住先进小组的称号。学了毛主席的著作,再仔细想一想,他觉得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实际问题,但重要的还在于思想问题。他想:如果担心会碰到一些困难,就不敢去干,还能算个革命者吗?他又想起了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长辈的艰苦斗争,就鼓励自己说:“要革命,就不能怕困难。”于是,他大胆地接受了任务。
由于他不断注意自己的改造,他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在一九六○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他更加注意自己的锻炼与提高,经常把毛主席的革命理论作为一面镜子、一把标尺,对照衡量自己。他说:“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只有经常改造思想,才能提高觉悟,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立得稳、做得对。”
这些事对工人是很大的教育。原先有些工人总认为:“自己年纪轻、出身苦,是在新社会里长大的,脑子里不会有什么资产阶级思想。”或者他们认为:“别的阶级才要改造,我们工人还要改造什么?”现在懂得了:“工人也要改造,不改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工人,甚至有离开工人阶级队伍的危险。”认识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就是为了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树立和巩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培养骨干 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 扩大影响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习骨干,充分发挥学习骨干的作用,是保证工人理论学习持久、深入开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骨干来自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对群众影响很大。学习骨干黄剑强在柴油机车间工作时,就在该车间建立了学习小组;后来他去金山支援人民公社,就在金山组织了学习;回厂后,他被调到检验科工作,又在检验科展开了学习活动。人到那里,就把学习的风气带到那里。吕水潮小组里一些工人,对学习一度发生动摇,但是由于骨干每次都能参加学习,几年来,整个小组也就能够坚持不散。铜工弯管小组,由于组长注意联系实际,重视思想改造,整个小组也就能活学活用,学用一致。学习骨干萧引珍认识到学习理论不是为了学几个名词术语,而是要学习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因此,当她发现有个新参加学习的工人学《矛盾论》在死背上下功夫时,她就和他讲清道理,给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使他改变了做法。张银荣参加了市内历史唯物主义讲座的学习,体会很多,收获较大,也就组织小组同志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都说明了:小组骨干有了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小组就能够长期坚持;骨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小组也就会注意学用一致;骨干学得多一点、深一点,小组也就能学得好一点、透一点。骨干在学习中起着很大作用,我们觉得,抓好了骨干,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骨干必须培养,只有做好了骨干的培养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尽可能设法保证他们学习的时间,开办短期训练班,争取一些到厂外听辅导报告的条件,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指导。但最主要的还是抓好骨干的思想教育。骨干是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群众看待骨干,决不单纯是看他们在知识上是不是比别人懂得多一些,在道理上是不是比别人说得清楚一些,而首先是看他们在思想上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
正是由于我们始终注意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学习中的绝大多数骨干,一般都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联系群众的作风;都能够警惕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注意自己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
(原载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