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公社一渔村——边地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19
第6版()
专栏:

公社一渔村
——边地散记
王主玉
兴凯湖是壮美的。如果把北大荒比作一个威严的武士,那么,兴凯湖恰似它胸前的护心宝镜。但是,这可爱的地方,从前却遭受过日寇的野蛮统治:兴凯湖里,饱含渔民的泪水;完达山上,堆满矿工的尸骨……
兴凯湖有着痛楚的过去,辛酸的历史。直到解放后,它才恢复了青春。
我第一次见到兴凯湖,正是一天的早晨。兴凯湖的早晨,美丽极了。
阳光撒满湖面,朝霞染红云朵。湖中,碧波银浪,水天一色;那一队队的渔船,扯着风满鼓鼓的白帆,迎着波涛,迎着阳光,飘向那水天相接的尽头。岸上,田禾带露,草绿欲滴。在连绵起伏的山坳里,在漫长弯曲的河港上,布满了渔民新村。极目望去,山影叠叠,炊烟袅袅。古人说:“白云深处有人家”,“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景,就仿佛使你置身在这诗情画境中!
新的一天战斗开始了。公社捕捞大队的大小渔船,带着网,挂着钩,像万箭离弦,射向湖中。霎时,一声螺号,各就各位,摆成了战斗队形。只见撒网的撒网,下钩的下钩,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粗犷的渔歌,和着姑娘们琅琅的笑声,像是水上音乐会,在演奏着社会主义的“渔光曲”。
近山知鸟音,靠水识鱼性。渔民的捕鱼本领,令人折服:网不空撒,钩不空回。你看,一网又一网,一钩又一钩,浪花翻滚,鱼鳞闪光。每一网,都装满渔民的希望;每一钩,都化做欢乐的丰收。
这时,远处传来了突突的马达声。这是公社的机帆船——一个“机械化”作业组。它没有帆篷,没有橹桨;但它却昂首嘶鸣,纵横驰骋。渔民们对它有个爱称,叫做“水上骑兵”。
机帆船,渔民们视为珍宝,爱如明珠。因为这是过去他们曾年年盼望、而又年年没有的东西。一位老渔人意味深长地说:“这东西,在我小时候,父亲就盼过它,我长大了也盼它,但旧社会渔民哪会有这好东西;过去,我在梦里几次见过它,站在舵楼里,劈风破浪,可神气啦……咳,等醒来时,还是没有!”“看,我盼了几十年,胡子都盼白了……哎,谢天谢地,人民公社成立了,机帆船到底盼出来了……说句笑话:死后也合眼啦。”
这是渔民的心声。这是对党的赞颂!
现在,公社的渔民们,在三面红旗的照耀下,正沿着党指引的航线,驶向新的里程,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当夜幕扯开时,渔村又呈现出另一派动人的景象。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远远近近,渔歌回荡。人们坐在炕上,喝着烧酒,吃着鲜鱼,谈着今天的丰收,想着明天的战斗。说笑声中,赶走了一天的疲劳。在这欢愉的时刻,一位老人不时地抬起头来,望着屋里的新衣新被新家具,望着镜框里红色的劳动奖状。最后,把目光落在慈祥的毛主席像上,老人陷入沉思了。
在另一个地方——生产队的俱乐部里,姑娘们、小伙子们敲着渔鼓,拉着胡琴,引吭高歌,齐唱《社会主义好》。另一群人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来自祖国心脏——北京的广播。收音机的旁边,贴着一幅新式的对联,笔墨苍劲有力:“渔乡有了‘无线电’,调遣风云管龙王”。
人们坐在一起,有的听着音乐,有的牵针引线,织补网眼;有的闭目静坐,凝神遐想……突然,一阵渔歌掠过夜空:
我们——
住在祖国最东方,
远离北京万里长;
路程虽然这样远,
首都却在心坎上……
在幸福的时刻,人们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那时,湖里的每条港汊,每个泊湾,不是日寇的“官港”,就是湖霸的“私港”。“官港”要抽税,“私港”要收租。逼得渔民鬻儿卖女,流离失所……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今昔对比,真是换了人间。
俱乐部的晚会散了,人们说说笑笑走回家去。多美的渔村呵,明月当空,渔歌铺地:
兴凯湖畔扬红旗,
渔乡换了新天地,
人民公社是航船,
舵手就是毛主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