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劳动中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05
第6版()
专栏:

在劳动中成长
共青团北京市房山县大次洛大队支部书记 王立
国庆节眼看就要到了。这些天,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看到:新中国成立才十四年,可我们国家已经发生多大变化,不说别的,就说我们村儿吧,几年来,由于国家的支援,经过老社员们和我们这些回乡知识青年一同流汗,出力,已经向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这四化走了一大步。
我是一九五七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就回乡生产。现在担任房山县石楼公社大次洛大队团支部书记。
最近这三年,在党的大力支援农业方针的号召下,我们大队每年都有不少男女知识青年返乡务农,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占了全大队现有青年的一半。这在一个大队是多大的一股力量啊!队里的干部、社员们一谈论起这些回乡知识青年时,常爱说:“这可是咱队的宝贝疙瘩!”
宝贝疙瘩,这话真不算过分哪。这些知识青年年岁都在二十上下,个个儿壮得赛小老虎。像第一生产队,过去劳力很缺,生产受影响。这二年先后回来四十多个知识青年,一下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壮劳力,劳力缺乏的情况马上改变了,社员增产的信心、积极性都加强了。第一生产队过去一直是个落后队,去年竟向生产先进的二队挑战了,队员们说:“添了这帮生龙活虎的小青年,咱腰粗气壮的,咋就赶不上人家!”说得对呀,大伙一使劲,去年果然超产了。事后队员们闲聊说:“队上超产,这帮青年流的汗可是不少哇!”
这一百多知识青年当中,写、说、演唱,各式各样的人才都有。我们团支部根据回乡青年的不同特长,编了三个组:广播组、写作组、文娱组。经常向社员宣传党的政策,讲解农业科学知识,和演出文艺节目。
过去,村里一来没有电,没法利用广播,再说识字的人不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困难不少。自打前年有了电,又来了这批知识青年,景况大不一样了。政策一交到这些知识青年手里,他们马上就通过广播和田头、街头宣传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使党的政策很快便家喻户晓。
青年人心眼灵活手也快。看到队里的好人好事、坏现象,顺手就编上段相声、快板儿什么的,歇工后,上街锣鼓一敲打,便向围严了的人群宣传开了。去年收罢秋,回乡青年们看到有的社员浪费粮食,一段宣传节约用粮的快板儿很快便在田头、街头上说开了:“叫社员,别嚷嚷,听我打竹板把话讲:麦秋后,分了粮,家家盆柜满荡荡。有的社员不在意,大手大脚乱用粮……”
看到有的社员结婚铺张浪费,便宣传喜事新办;征义务兵时,便宣传鼓励“父送子,妻送郎”服兵役……逢年过节,还演个京剧、话剧什么的,给社员过节添兴。
这些知识青年把文化带到农村,逐渐引起了不少变化,给队里带来了新气象:党的政策能更快更好地和群众见面了,社员的眼界更加开阔了;一些旧的传统意识、风俗习惯正在逐步改变;吹打弹唱,各种文娱活动,把村儿带得热气腾腾的。
队里有的老农爱说这样一句话:“农村要搞四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说啥也离不了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科学知识确实不能缺少。前年,队里大搞水利,开了好多眼电井。这玩意儿谁来掌握呢?队里选了一些青年社员去学,有人学会了,可也有人因为没文化,学起来挺费劲。正好,这年暑假,队里一下回来了三十来个中学生,管理电井的任务,绝大部分就由这些知识青年担当起来了。现在全大队三十二个电机手中,就有二十三个是回乡知识青年。
不光看电井,就是使化肥、配农药……这些活儿,看上去简单,处处也短不了文化呀!知识青年们用他们的文化知识,充实了队里的技术力量。
知识青年们用他们的劳动,用他们的文化知识,改造了农村,使我们村儿的面貌越变越美,社员的生活越来越好。去年,我们大队亩产粮食平均数是四百三十斤,比好年景的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百一十斤。去年,回乡知识青年和青年社员一起,冒着冬寒,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了一条五千多米长的大渠,使得全队的地基本上都能浇上水,旱涝保丰收。还修了条宽阔的青年路,现在汽车可以围着我们村儿跑。
在改造农村的同时,知识青年们也锻炼了自己。他们从社员、老农那里,不光学会了不少农业生产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阶级斗争的知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从自己回乡生产六年来的经历,从队里这几年回乡的知识青年的身上,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这话的深远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