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昔日落后的农牧区建立起现代工业初步基础 内蒙古形成一支少数民族产业职工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08
第1版()
专栏:

昔日落后的农牧区建立起现代工业初步基础
内蒙古形成一支少数民族产业职工队伍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七日电 本社记者林田报道:随着现代工业和其他建设事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长起一支近八万人的少数民族职工队伍。许多过去的奴隶、牧羊人和深居山林漂泊不定的猎人,今天成了现代企业的工人。
在近八万人的少数民族职工队伍中,蒙古族职工有五万八千多人,其他为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各民族的职工,他们是这个少数民族地区中人口更少的民族,他们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巨大的进步。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时代,内蒙古是落后的中国的落后地区,本世纪以前,这里手工业也很少。从本世纪初先后在内蒙古境内出现了两条铁路的时候起,直到解放前夕,在将近半个世纪里,在现今内蒙古的广阔土地上,只有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开办的八个设备简陋的小发电厂和一些小粮米加工厂,一个半手工操作的毛织厂和一个小煤矿,此外还有几十个由地主、资本家经营的手工作坊和小煤窑。解放前夕,这些小厂矿大都为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破坏。当时在这些破破烂烂的小厂矿里做工的少数民族职工只有几百人。
一九四七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和全区解放以后,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自治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开始了现代工业建设。到现在,全区新建和发展了钢铁、煤炭、电力、化学、建筑、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基本工业部门,包头钢铁公司的部分厂矿已投入了生产;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已经初步建成;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一九六二年,全区的工业总产值比自治区成立时增长了二十一倍多;在农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在工农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百分之四十九点九。这一切表明,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内蒙古已经从一个只有单纯农牧业经济的地区,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农牧业—工业地区,在祖国北方这片辽阔的工业空白地上,已经建立了现代工业的初步基础。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历史上长期被称作游牧民族的蒙古族,诞生了自己的工人阶级,解放以前在森林、草原从事原始的农牧业和狩猎业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也都有了本民族的现代工人。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九六二年底全区少数民族职工共达七万九千四百多人,比一九四七年增加了将近十倍。
内蒙古少数民族职工队伍,是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以及兄弟民族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从开始建立现代工业的时候起,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就把培养少数民族职工当成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一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师傅带徒弟、开办训练班、送职工到区外兄弟厂矿学习等办法,培训出了成套的少数民族的技术工人、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包头钢铁公司在筹建期间,还调集了一批蒙古族干部分配到公司、厂矿、车间等各级领导岗位上,让他们一边参加建设,一边锻炼,学会作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作,同时又把三百名蒙古族青年送到鞍钢各厂矿实习,鞍钢的汉族职工听说他们是蒙古族第一代钢铁工人,都热情帮助,一年以后他们回来参加包钢的开工生产,成了高炉工、平炉工、铁矿山的穿孔机手、电铲手、炼焦工等技术工人,有的后来成了大型高炉和平炉的炉长、副炉长。现在这个大型钢铁企业里,已有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职工一千二百多人,其中企业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就有二三百人。在我国第二座大型毛纺厂内蒙古毛纺厂里,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藏等七个民族的职工在一起劳动。这个厂的四百多名少数民族工人,有的曾被送到北京、青岛等地的工厂学习,有的由本厂的汉族老工人帮助学会了纺织技术。在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少数民族职工已达二千八百多人。现在有许多林业局、林场的领导干部和工人是达斡尔族,有些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猎人,成了林业企业的营林员和护林员。
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职工队伍的形成,使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解放初期,一个少数民族的青年牧民当了汽车驾驶员,就会被家乡人当成一件很大的新闻。许多人解放前是封建王爷或喇嘛庙的奴隶和贫苦牧民,现在成了技术干部。目前全自治区有五千多少数民族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部分人在童年时代根本不曾见过机器。
现在,在一些大型现代厂矿里,不少蒙古族职工在履历表上这样记载着自己的成长过程:牧童——战士——炼钢工;牧童——大学生——技术员;牧羊姑娘——纺织工等等。在这一代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迅速成长的过程,是令人惊奇的。从小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青年白色楞,解放以前是喇嘛庙的小奴隶,从八岁起就整天光着脚给寺庙放羊。
解放后他当了解放军骑兵战士,现在成了包钢铁矿山优秀的穿孔机手,连续五年被评为包钢和包头市的先进生产者,现在又被选为矿区的人民代表。曾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包头拖拉机配件厂蒙古族钳工金山,是一个贫农的儿子,解放后才学了三年蒙文,他从一九五五年进厂以后,勤学苦练,学会了十多个工种的技术,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实现了二十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有一项提高工作效率九百多倍,对全厂和全市的技术革新活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年在包头市开展技术协作运动中,他带领三十多名工业技术协作队员,为本厂和兄弟厂解决了六项生产关键问题,成了全自治区的一面技术革新的标兵。在大兴安岭的木材运输战线上,一个著名的驾驶员标兵是蒙古族年轻的共产党员海龙,从一九五五年到现在,他驾驶的汽车和他领导的包车组年年提前几个月完成木材运输计划,在冰雪期长达半年的道路上,安全行车二十五万多公里,曾经多次受到共青团中央、内蒙古团委和中共呼伦贝尔盟委员会的奖励。
据统计,目前全自治区少数民族职工中,已经有全国、全区和基层单位的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四千多人。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一切事实证明,在旧社会被认为是落后的民族,在新中国,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他们是可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