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农民的家” 石家庄市农民服务所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03
第4版()
专栏:

  “农民的家”
 石家庄市农民服务所一瞥
夏景凡
石家庄合作总社举办的农民服务所,自成立的消息传到附近村庄农民的耳朵里后,都说:“这以后进城办事可方便了!”从这句话里也可看出他们过去对城市所存在的隔阂。现在的城市是人民的了,他们露出了亲切的微笑。
服务所设在桥东大兴街三号内,大大的院子里到处都收拾得很整洁,院内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是堆着专为农民预备的各种煤炭。门口写着“多为农民打算,展开物资交换”的红对子。在里边工作的同志都以聚精会神的态度殷勤的等待着进城的老乡们。
这是改进城乡联系的一项史无前例的新工作。他们首先深入农村的宣传,农民们听到都非常高兴的说:“现在的政府为咱老百姓打算的真周到。”前来服务所受到照顾的农民,都心满意足的夸赞着农民服务所是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并誉为这是“农民的家”。
但是在十天内受到照顾的老乡,有的是颇费周折的。象赵县三区四德村老农民潘老忠一行四人,赶着两辆大车装了一千斤红薯来本市卖,由于他们四个人都很少进城,一进市就打听菜市场,无意中打听到农民服务所可以为他们办事的消息,当经过服务所门口时便绕了进去,以新奇的口吻问:这里究竟是干什么的?工作的同志殷勤的向他说明服务所的任务,也许这使他感到太周到了,却半信半疑地不敢冒然尝试,犹豫了一会最后说:“我们还是到市上去看看再说罢。”临走时工作同志又向他负责的说:“你回头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找到这里,我们一定为你办。”他们又继续打听着市场的地址走了。他们四个人在市上从早守候到晚,还剩下四百多斤没有卖完,家里的事牵连着他们的心,虽大叫贱卖,仍无人要买,最后没有办法,才想到尝试一下服务所。进到服务所很快的把他剩下来的四百多斤红薯照着市价推销了,这使他感觉到已经够帮忙了,还需要买些别的东西,没告诉服务所的人就自己出街了。要买一对“车圈”跑了许多地方才找着了一家,一问要新币三百元一对,他嫌太贵没有买成。回来才把这情形说了,工作同志向他安慰着说:“这事你该交给我们办。”一面说一面拿起电话叫到事先已经有过接头的铁工厂里。得到的回信是只要一百五十元一对,老乡一听高兴了,立刻叫帮他买下来。跟着自动的说还要买点煤油,服务所立刻给他照办了,晚上的食宿也为他安置好了。他们有些过意不去似的说:“你们这样为我们办事,真太方便了,要不然,明天我还得耽误一天功夫——”言下对于早上没有相信这里的忠告似有不胜遗憾之感。
次晨在该所装了一车煤炭,价钱又比市上便宜,他们在这里省了钱又解决了困难,临走时一定要多开几个饭钱来表示他们的谢意,经一再解释这里就是专门为老乡们办事的,他们仍不肯,推让了一阵,他们才把多付的钱收起来,一手往腰里装钱,一手拍着工作同志的肩膀说:“你们真是为咱农民办事的,回去一定宣传给别人,要他们进城来都找你们。”
束县杨村、陈位村、泊村等村七个农民拉了五车籽棉到市上卖,跑遍了花行,都说这两天不进货。在没有办法的情形下拉进服务所,四千斤的白籽棉照着市价立即为他们代销了,下剩九十七斤紫花,因为他要的价太高,一时卖不掉,自动请求存在该所并托以代销。他们被殷勤而又周到的招待着。临走时感激的说:“以后这里算我们一个家吧,进城办事一定到这里来。”
又如安国县徐新村的两个农民拉了四百多斤食盐到服务所,要求快快卖掉,说家里还有事情等着要做,服务所立刻以市价每斤四元四角介绍了买主,但是他来时是以为这里五元一角的价钱。因此怕上当,虽然一再给他解释这是市价,他仍不信,就把盐又拉走了,在市上整整找了半天,那些小贩们连四元四角的价钱也不愿买,没办法又回到服务所,一进门便抱歉的说:“对不起你们了,你们真心为我们办事,我还不敢相信,这一次我可弄清楚了。”服务所仍然照着四元四角的价钱为他代销了。他最后高兴地说:“下次进城办事我就到这里,你们这样给农民办事,对我们太方便了。咱政府跟老百姓打算的真周到。”
从这些农民的来往中,他们已实际体验到农民服务所的好处。我们向这“农民的家”致以衷心的庆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