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不让一个伙伴掉队——记劳动模范黄桂兰热忱助人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2
第5版()
专栏:

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记劳动模范黄桂兰热忱助人的事迹
杨联芳 周宝华 范为安 王刚 吴伟
著名的工业劳动模范黄桂兰,很像朝鲜电影《红色宣传员》中的李善子那样善于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又像西北第一棉纺织厂女工赵梦桃那样诚心地帮助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黄桂兰是安徽省纺织一厂的筒子挡车工,又是生产小组长。从一九五八年九月到现在,她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先后二十多次被选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全组同志在她带动下以出色的成绩,七次取得了省、市先进集体的荣誉。
黄桂兰小组究竟是怎样成为先进集体的呢?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是黄桂兰对组里人扣得紧、管得严的结果。女工李宝美早先也有这样的想法。李宝美是并线工,人聪明,就是生产上好偷巧,以致废品次品多。为了帮助李宝美进步,去年七月份,值班长调她去黄桂兰组工作。当时,她说:“我这号人只能在一般组里混混,到先进组受不了那份气!”经过动员说服,她才勉强地答应了。
到了黄桂兰组,李宝美很担心“受气”。头一天,她慢悠悠地踏进车间时,黄桂兰和小组的同志就亲热地招呼她:“宝美来了”。她红着脸走近并线机,望见机子上摆满了筒子、筒管,不禁一怔:“莫非我跑错了!”定一定神,才发现是小组同志早帮助她做好了生产准备工作。黄桂兰小组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大家都自动提前进车间做生产准备工作。李宝美开始不习惯,总是到接班时才露面。她怕黄桂兰抓住这个“小辫子”,数落她一顿。可是,每天在她上班前,黄桂兰就帮她做好了生产准备工作,并且笑嘻嘻地和她打招呼。李宝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由得暗暗高兴:“劳动模范到底是劳动模范,先进组到底先进,早知道这样,不调我来,我还要争着来哩!”她第一次起了个念头:“向桂兰学习,和大家一起搞好生产。”
有一阵,李宝美为了偷巧,把并线机上的跳针用纱绑了起来,每天产量很高,坏纱却一车车打回来。这事被黄桂兰知道了。李宝美想:“这一回,等着看她眼色吧!”可是,黄桂兰却用好言好语劝她:“把跳针绑起来,出了坏纱不能自动停车。多出一斤坏纱,就少织一丈多布。我们当工人,可不能光图产量,叫国家受损失。再说,你我都是农村长大的,庄稼人种棉花多不容易,糟踏了多可惜”。李宝美当时难过地说:“我错了,我一定改。”
黄桂兰组里有二十多个女工,许多是有了孩子的妈妈。逢年过节和大多数星期天,黄桂兰总是帮她们缝,帮她们洗。这事过去李宝美也听说过,就是不大相信。去年冬天,李宝美又生了个小孩,正愁少个帮手时,不料第一个挨近床边看她的,就是黄桂兰;出院时领着一伙人来接她的,又是黄桂兰;三天两头到她家抓起脏衣服就洗的也是黄桂兰。李宝美心想:“人家桂兰为的什么?还不是处处为我好!往后说什么我也得跟着她,当个好工人。”
李宝美到黄桂兰组才半年,就变样了。一天,质量检查员发现她并的线有个疵点,扣了她的分。要是在过去,李宝美一定要和他吵起来,可这次却谦虚地说:“你看还有什么别的毛病,请提出来,我好改。”检查员激动地说:“李宝美,你简直变成另外一个人。”李宝美说:“这都是桂兰帮助得好!”

一九五九年七月间,黄桂兰和她的小组,双双获得了先进的荣誉。正在这个时候,厂里决定把一位经常旷工的女工调到她们组里来,要求她们帮助她。许多人为黄桂兰她们担心,连党总支书记也替黄桂兰捏着一把汗:“黄桂兰能在困难面前不缩脖子么?”
黄桂兰是个雇工的女儿,当年牵着娘的衣角讨过饭,亲眼见识过地主的鞭子和国民党的枪柄打得她爹口吐鲜血。她的五个姐姐都是在解放前被折磨死了的。她深知旧社会的苦,更知新社会的甜。因此,她一进厂,就只安了一个心眼:党怎么说,就怎么做;对党和社会主义有利的事,哪怕筋断骨折也要做好。有这样个心眼,进厂以来,党交给她每一个任务,她都没有讲过价钱。然而这一次,又怎样呢?组里好些同志不乐意让那位女工来。而黄桂兰却想:“党给了我们荣誉,我们就该做更多的工作。自己先进了,就要帮助同志。”她拿这话去劝通了组里的同志,还亲自把那位“掉了队”的同志接到组里来。
那位“掉了队”的同志的父亲是老工人,自己原是学生,只是因为年轻,没有经受过旧社会的苦,不懂新社会的甜,加上很早死了娘,父亲又忙于生产,一向无人管教,因而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性。这样,她一进工厂,就觉得“不自在”,高兴上班就来,不高兴就走。她不会安排生活,领了工资常常一气花光,一到月底就着慌。别人看不起她,她自己还觉得无所谓。
当这个青年女工刚到小组,黄桂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把她接到自己房间里,和她住在一起,还帮助她解决一些临时的生活问题。以后,黄桂兰还月月帮她安排生活计划开支。到了星期天和假日,黄桂兰就和她一起看电影。有次看了《刘介梅》,黄桂兰就给她讲自己的一家怎样被地主逼得讨饭的经历。又有一次看了《星星之火》这个戏,黄桂兰就劝她把自己今天的幸福,比比当年包身工的痛苦,又送《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生活的目的》等书给她看。那位女工刚学挡筒子车看不好锭子,黄桂兰就请组里的生产能手把着手教她。组里的同志们,也都跟黄桂兰一样,把她当小妹妹,处处关心她、帮助她。这一切,都是点点滴滴的,然而却深深打动了那位女工。
几个月后,人们发现,那位女工到底转变了。一到黄桂兰组,她就没有再旷工,生产成绩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也过得有条理了。
然而,黄桂兰的工作并没有停止,那位女工在前进的路上也没有止步。一天,黄桂兰和几个女工在房间里翻看书籍,忽然发现那位女工要求进步的一份决心书。这时恰好那位女工也回到了房间,黄桂兰一把搂住她便问:“你什么时候写的决心书?为什么不早拿出来?”那位女工不好意思地说:“给大家看了,如果做不到,不难为情吗?我想先做了,再告诉大家。”黄桂兰连忙说:“要是大家知道了,帮助你,督促你,进步不更快吗?”第二天,那位女工终于把决心书交给了小组,还送了一份给值班长。过了不久,这位过去经常旷工的女工,又鼓起勇气,把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黄桂兰。黄桂兰接过申请书,深深感到这不是什么黑字白纸,而是一颗跳动着的年轻人的心!

去年六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黄桂兰所在的筒捻乙班,清洁工作老是赶不上别的班,值班长非常着急,全班工人也纷纷责怪扫地工王素珍。而王素珍呢,不管大家怎么批评她,却认为扫地是“低人一等”,哪有心思把工作做好。值班长只好暂时从各组抽调一个人,轮流帮助王素珍扫地。因为人员不固定,责任不明确,地上还是到处飞花,既影响生产,又不卫生。这时黄桂兰心想: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应当让王素珍了解扫地工作的意义,把工作做好。可是王素珍不在自己组里,怎样帮助她呢?黄桂兰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去当扫地工,用行动去影响王素珍。
一个著名的劳动模范要去扫地,好些人不同意。值班长也觉得,尽管当时黄桂兰组的生产任务不太紧,让她去当勤杂工,实在不合适。党支部书记见黄桂兰那么恳切诚心,不禁从心里高兴,支持了她的要求。
黄桂兰当扫地工的第一天,天刚蒙蒙亮,就拿起扫帚来到了车间。当她把每条车弄、每个角落,打扫一遍后,王素珍才走进屋来。黄桂兰见了马上迎上去说:“我是来学徒的,你是师傅,希望你教教我。”王素珍回答说:“扫地有什么了不起,不比你们挡车的有技术,什么师傅不师傅,别耍笑我了。”黄桂兰想再与她谈谈心,也搭不上腔,只好又干起活来。
以后,黄桂兰每天照例是上班早,下班迟,一天到晚扫个不停。在她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王素珍很快就和她亲近了,并且共同把班上的清洁工作做好了。这时,王素珍从心里敬佩黄桂兰,但是,还觉得黄桂兰临时来扫扫地,容易办到,自己要干一辈子扫地工,实在没有出息。黄桂兰知道王素珍这个思想疙瘩后,就常用些活人活事,给王素珍讲解新社会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有一次讲到刘少奇主席接见北京清洁工人时传祥时所说的一番话,王素珍越听越感到过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从此,她再拿起扫帚时,不再觉得见不得人了。
一个月过后,大伙不再埋怨王素珍了,还特地敲锣打鼓给她送了贺喜信,黑板报上也第一次表扬了王素珍。这时,王素珍激动地对黄桂兰说:“你回去挡车吧!别看别的班有两个扫地工,咱们班就我一个人,也能保证把扫地工作做好。”后来生产任务多起来,黄桂兰又回去挡车了,王素珍依然工作得很出色。今年一月份,大伙便一致推选王素珍当了厂里的先进生产者。

几年来,黄桂兰小组,不断有新人来,老人走。走的嘛,和黄桂兰常常是难舍难分;来的嘛,不论是谁,又都很快爱上了黄桂兰,爱上了这个集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黄桂兰待人有一颗同志的诚心。比如,组里的技术能手薛峰,啥都好,就是在有一阵子大家学她赶她时,觉得自己不错了。这时黄桂兰就提醒她不要忘了毛主席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薛峰感激地说:“咳!要不是桂兰提醒了我,险些挪不动步了。”还有个女工叫束维平,哥、嫂、丈夫都是共产党员,想到自己啥也不是,有些灰心,这时黄桂兰就鼓励她,帮助她进步。束维平感动地说:“桂兰帮助人就像洗衣服一样,你衣服有点脏,她就给你洗洗,洗了就干净漂亮了。”
然而,黄桂兰却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起来。她常常虚心学习旁人的长处和经验,并且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帮助。组里谁有什么优点,带头学习的就是她。就是在帮助一个同志的时候,她也不忘学习人家的长处,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经验。她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姑娘,从前哪里懂得当妈妈的女工的辛苦。后来她看见工会小组长包增芳常常关心有孩子的女工,就学包增芳的样子,热心帮助有孩子的女工。组里有个女工叫杨小宝,生产操作时手快,她就向杨小宝学操作技术,后来还邀请大伙一起向杨小宝学习。
黄桂兰为什么这样关心人,这样肯帮助人呢?开始,大家只知道她出身苦,阶级感情深,又听党的话,后来才知道,黄桂兰经常刻苦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照毛主席的话办事。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她学了十多遍。她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改进工作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原载《安徽日报》,本报作了删改)
(附图片)
这是黄桂兰(右三)请组内接头快手薛峰表演接头技术
杨联芳摄(工人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