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青年生活的道路——推荐话剧《年青的一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3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青年生活的道路
——推荐话剧《年青的一代》
陈其通
最近,在我国的话剧舞台上,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好戏不断出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正在演出的《年青的一代》,就是最近接连出现的许多好戏中的一个。这个戏,是青年剧作者陈耘同志写的。我读了剧本,看了演出,觉得戏写得好,演得也好,不少地方使我很受感动。
这个戏的最大特点,是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什么是好作品?政治标准、艺术标准不同的人,对作品的评价和要求也就不同。我们认为,能密切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鼓舞人们前进的、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培养人们的高尚品德的,就是好作品。《年青的一代》恰恰符合这些要求。它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人应该如何生活、走什么道路和追求什么样的幸福的重大问题。在我们共产主义者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者、各国反动派、现代修正主义者千方百计地对青年进行麻醉、欺骗的条件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是如何教育青年的问题。对于一切革命者来说,对于我们所进行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来说,是如何将革命的好传统传给下一代和下一代如何继承革命的传统、父兄的遗志继续干革命的问题。目前我们的青年人应该如何生活呢?什么是青年人应该追求的幸福呢?是脱离现实斗争、脱离群众、呆在个人的小家庭里讲享受、图安逸呢?还是和广大人民在一起,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做一番事业、建立功勋呢?是把父辈兄辈费尽千辛万苦、经过流血牺牲建树起来的革命成果继承下来并使它不断地向前发展、壮大呢?还是停滞不前、甚至向后倒退,使已有的革命成果遭受毁灭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种人,接过革命的担子,继承革命的传统,把革命进行到底;另一种人,认为革命已经差不多了,该享受了,于是就贪图安逸,不再前进、不再革命了。我国绝大多数青年属于前者,但也有极少数青年人的情况并不那么好。应该承认,在这一小部分青年人的身上,既有旧社会因袭的重担,也有资产阶级的现实影响。青年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不可能不在他们身上得到反映。在如何对待青年人身上这些旧的和资产阶级的东西的问题上,老一辈的人也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原则的、革命的态度,和非原则的迁就、妥协,甚至纵容的态度。多数长辈属于前者;但也有一些长辈属于后者。
面对着上述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不予闻问、避而不谈?还是面向现实、严肃对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态度也是如此。《年青的一代》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严肃地提出了这些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这个戏所写的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它包含的思想意义却非常重大。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各行各业的人看了这个戏都有好处,因为它提出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不仅青年人看了,可以知道一个社会主义的青年应该怎样生活,走什么样的路;就是对于老一辈的人也有教育意义,使他们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子女,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自己又应该如何在生活和斗争中为子女作出表率。小朋友们看了这个戏,也可以从中认识到:应当学习什么,不应当学习什么。
这个戏里,不论歌颂的人物,批评的人物,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或引以为戒。
首先,它歌颂了这样一些人:他们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扬传统,保持光荣,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随时准备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像林坚、萧继业、林岚等,就是这样的人。
萧继业这个人物,在戏里是作为和林育生强烈对比的形象来写的。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歌颂了他大公无私,只知帮助别人,不顾自己的高贵品质。在情节上,作品着重写了一点,就是他的腿同样有病,而且比林育生严重许多倍;可是他的精神状态和林育生不同,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同。作者把两个人的问题都写在腿上,这个构思是很巧妙的。我们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疾病的。他是一个血统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有革命事业心和高尚的理想。当林育生反问他为什么也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不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工作。我的才能也许很有限,也许我的一生永远做不出什么大的贡献,但是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给社会主义添上一砖一瓦。”正因为这样,他在勘探队里才夜以继日忘我地劳动。正因为这样,他的腿生了严重的病症,他还不顾一切地东跑西颠;甚至当他的腿有可能被锯掉的时候,他还顽强地表示:一定要咬咬牙关熬过来,绝不向困难低头。正因为这样,他看到林育生的思想有了毛病,才顽强地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在他的身上,闪烁着新青年蓬勃向上、一往无前的光辉。这样的青年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多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林育生的妹妹林岚,这个姑娘写得活泼可爱。在她思想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胸有大志(她哥哥则是胸无大志),虽然年龄还小,却自觉地担当起了建设国家的责任,本来她可以去争取重考高等院校、或做其他的工作;妈妈和哥哥也都希望她这样作。但是她看到我们的国家农业战线上需要人,就下定决心去搞农业。由于帮助别人,误了考试,农学院没有考取,她就毅然要到乡下去参加劳动。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她既有远大的理想,又能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老一辈的人物当中,令人敬爱的也是写得比较好的一个是林坚。这个人物的最大特色,是数十年如一日,永远不知疲倦地在工作。尽管他对革命有功,又有相当高的职位,但生活作风却非常朴实。林岚说他,“总是什么地方最需要,他就到什么地方去”,现在,又没日没夜地呆在工厂里。回到家,还要忙家务事。在他修理木桶的时候,没有考上高中的青年李荣生和他那段对话,就很好地写出了这位老同志的心境和作风。这种作风和林育生连帮助阿姨做点事都不愿意去,也是个很好的对比。看起来,这个人因为长年在外,而又忙于工作,对子女的教育也有注意不够之处。正像他自己所检讨的:“这些年来,我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有些麻痹啊!”他的检讨正是对我们的警告。
和这些人物相对立的,是林育生等人。这样的知识青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革命家庭出身的子弟中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但作者在创造林育生这个人物时,并没有去罗列大量的事实。因为艺术创造的任务并不在于罗列现象,而在于挖掘事物的本质。事实上,在这个戏里作者为创造林育生这个人物,统共也不过只写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是,他借口腿上有病,从青海逃回上海来,准备在上海呆下去;另一件事是,他为了自己生活的舒适,阻挠自己的未婚妻服从组织的分配到边疆去工作。然而就从这两件事情上,作品却深刻地展示了这个人物的灵魂,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具有较浓厚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的形象。我们看他一出场,为给自己的爱人做生日买了几大包东西,妈妈说:“这得花多少钱!”他马上顺口回答说:“这有什么!现在有条件了,还不得好好庆祝一下。”话说得多么轻松。在这种人的思想里过艰苦生活的观念是很淡薄的,依靠艰苦的劳动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观念,也是很淡薄的。他不关心政治,也不让别人关心政治,妹妹说他这样只关心个人的生活是精神空虚,他马上骂妹妹是“小教条”。他不愿意到艰苦的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也阻止别人去。妹妹要考农学院,他不同意;爱人要到矿区去工作,他也不同意。他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就像他对爱人夏倩如说的:“白天我们一起去上班,晚上回来就听听音乐,看看小说,读读诗,看看电影,星期天上公园,或者找几个朋友聊聊天……。”想得多美!可是他忘记了祖国正处在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中,青年人应该志在四方,而不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贪恋个人舒适的小天地。为了达到他个人主义的目的,掩盖他可耻的想法,不仅产生了一系列错误的行为:如假造医生证明信,要求父母替自己说情,突击结婚,甚至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爱人有不良的企图……等等,而且,他还有一套荒谬的理论:什么一个人做事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呀;领导上也会犯官僚主义呀;在哪儿工作都是一样为人民服务呀;在城市工作条件好,在科学上可以做出更多的成就呀;他甚至振振有词地向批评他的人反驳说:“解放都十多年了,你该不至于要我们去过山沟里的日子吧?大家辛辛苦苦地劳动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好,更幸福吗?”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可是他不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刚刚开始建设,如何把生活变得更好呢?是积极的去从事艰苦的劳动而取得呢,还是呆在个人的安乐窝里,等待享受别人的成果?他尤其不懂得一个革命者所追求的,应该是集体的幸福,而不是个人的享乐。当然,后来这个青年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转变过来了。戏里关于他的转变写得也还合理。但他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刻警惕的。
他的那位养母夏淑娟同志,是一个好心人。她受过革命锻炼,也热爱自己的子女。可是,她脑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旧思想的残余。她认为,育生是烈士留下的孩子,对他应该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更爱护,这样也许会免得别人说闲话。再者,她还认为,育生既然是烈士留下的子女,国家就应该多加照顾。可是,她没有弄清楚,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护,怎样才是最好的照顾。在丈夫林坚批评她对育生过于宠爱时,她不是这样回答的吗:“我们从前吃苦受罪不就是为了让他们今天能过好日子吗?社会主义嘛,怎么能跟我们从前比!”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溺爱多于管教,遇事迁就多于严格要求。有时为了迁就孩子的落后意识,连原则也放松了。大家想一想,这样“好心”的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可以找到不少吗?
除了在人物创造上的成就以外,这个戏还有些优点:它的情节简炼而思想深沉;它的人物不多而各有性格;它的场次少,布景少,演起来轻便易行。而且,差不多每场都有戏。我们目前的话剧创作,也正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空政文工团话剧团对于演出这个戏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是由于他们对于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学习得好,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理解得深,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演出上的成就也很显著。演员在艺术创造上严肃认真,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他们都相当好地完成了角色创造的任务。像张蕙英同志饰演的林岚,活泼可亲,上进好强,对人物性格掌握得很好。赵振涛同志饰演的萧继业,演得质朴淳厚,不失工人子弟本色。韩秀黎同志饰演的夏淑娟,王贵同志饰演的林坚,都很注意挖掘这一对革命老夫妇内心的东西。阳忆同志饰演的林育生,在刻划人物上分寸掌握得也还不错。这次演出,对话比较清楚;灯光比较明亮;装置比较简炼;说明他们实践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是作了努力的,有成效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