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汉族工人和各族人民一道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 新疆建起初步现代工业基础 目前已能生产机床等一千多种工业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达百分之五十 少数民族产业工人发展到四万多人,其中几千人担任企业的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4
第2版()
专栏:

汉族工人和各族人民一道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
新疆建起初步现代工业基础
目前已能生产机床等一千多种工业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达百分之五十
少数民族产业工人发展到四万多人,其中几千人担任企业的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
新华社乌鲁木齐十二日电 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工人,几年来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在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建设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不仅帮助这个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地区建立起初步的现代工业基础,还为当地培养出数万名少数民族技术工人。
解放前的新疆,用一根螺丝钉都需要外地供应,现在已能生产一千多种工业品。目前新疆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厂矿,每两天半生产的产值就相当解放初期一年生产的工业产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一点五三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千多种工业品中包括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机床、发电机、冶金和采矿设备、机械化农具,以及机制糖、纸、玻璃搪瓷、呢绒针织等日用工业品。这些新的发展已经根本改变了解放前新疆需要的工业品几乎全部依靠外地供给的局面。
解放初期,新疆发展地方工业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当时缺乏资金、人力,没有工业技术,一支进疆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就放下武器,转业到工业生产建设岗位上来,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一边学、一边做,很快锻炼成建设新疆的第一批汉族工人。当时官兵们决定一年不领新军帽,用节省下来的帽子钱,兴建了第一批简陋的小工厂。
随着工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内地许多工厂也派来了技术工人,在艰巨的创业中,他们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在荒漠的土地上建起了工厂。一九五六年,正当新疆工业发展需要支援的时候,三千多名长春和哈尔滨的建筑工人报名来到新疆,他们在乌鲁木齐市附近的戈壁滩上住下来,当时不但没有工棚宿舍,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工人们用脸盆烧饭,凿地洞住宿。艰苦的生活激发了工人们的建设热情,他们和转业军人一起,展开改造戈壁的英勇斗争,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在他们住过的这片空旷的戈壁上,出现了成百幢的高楼大厦。新建的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物,绵延十多公里长,形成乌鲁木齐市著名的友好路大街。在每幢楼房、每一条新街建成之后,这批辛勤的建设者便又移到新的空旷戈壁滩上,住在新工地的工棚地窖里,为各族人民建设新的高楼大厦。
解放初期来到阿尔泰高寒山区的另一支汉族工人队伍,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已为这个哈萨克族地区兴建了总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工厂、电站、医院和学校。这些工人一年中有半年多时间在暴风雨中度过,冬天他们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上山伐木、打石片、割苇子,为夏季施工备料。现在,这支建设队伍在他们到过的数百公里长的阿尔泰草原上留下了新的城市、新的厂矿和牧民新村,阿尔泰草原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矿山。
随着工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汉族工人的耐心帮助,新疆少数民族中的现代产业工人目前已经发展到四万多人,其中有几千名少数民族工人被提拔为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他们和汉族工人共同建设,团结生产,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和田丝绸厂是一个有名的“姊妹团结厂”,这个厂的汉族女工都会讲维吾尔族语言,而维吾尔族姑娘不但懂汉语,许多人还会说江苏南部方言,原来不少维吾尔族女工都到苏州、上海一带学过缫丝织绸技术,一些汉族女工在江苏就和她们见过面,教过技术,随后又和她们一道来新疆参加建设。汉族缫丝女工、共产党员蒲惠仙,到新疆后处处关心少数民族工人的成长,她交了许多朋友,给不少人传授了技术,其中有一个由她负责培养的维吾尔族徒工热那甫,是个出身贫寒、没进过学校的姑娘,原来技术进步很慢,蒲惠仙就上班带,下班教,讲道理,做实验,热那甫终于学会了全部缫丝操作技术,还掌握了生产理论知识,去年被提拔为车间生产技术员。苇湖梁煤矿有口“团结井”,井下四百多名生产工人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十多个民族,其中有半数是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族的工人,他们说这个煤矿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在生产中他们并肩劳动,互相竞赛,团结互助成为风气。今年以来,这口井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像这种各族工人共处一厂一矿,团结生产、亲密无间的生动事例,在新疆到处皆是。去年全自治区有一千多个生产车间、班、组和一万多名各族工人,被评为团结生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