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阅读
  • 0回复

在英雄的土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7
第2版()
专栏:

在英雄的土地上
李健羽 王珂 曹晓天
我们来到塔山,站在刚刚落成的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塔下,环顾四野:北是巍巍的虹螺岘,南是茫茫的渤海湾,在山海之间的肥沃土地上,堆满粮食的打谷场星罗棋布,载运谷秧的大小车辆来往如梭,肥壮的羊群在丘岗上缓缓移动,翻耕秋田的拖拉机响个不停。田野间,一派欢腾的丰收景象。
十五年前,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战斗。一支英雄的解放军以比敌人少得多的兵力,劣于敌人的简陋装备,凭着“百震不惊,千摇不动”的战斗意志,在长达八千米无险可守的防线上,粉碎了由蒋介石亲自督战的国民党十一个师,并有海、空军配合的联合进攻。他们浴血作战六昼夜,守住塔山,保障兄弟部队解放蒋匪军在东北的生命线——锦州,进而解放了全东北。
塔山英雄们这种不畏艰险,英勇无敌的战斗精神,如今成了塔山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用它克服了无数困难,医治了战争创伤,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今年开春,天旱的时候,他们又同旱魔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当时,临近春耕,风大地干旱,吹得干土到处飞扬,连粪堆也干得不能发酵了。怎么办,能让浸满英雄鲜血的土地荒芜吗?塔山人民的回答是:不能!塔山人民公社塔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刘佩运带着大批青年来到冰河上,决心刨开冰河,挖出冰块,运到田间。刨冰块,谈何容易,每下去一镐,刺骨的冰花纷纷落到脸上身上。脸被打得像刀割一样痛,沾满冰花的衣服,被寒风一吹,成了“盔甲”。可是,这些塔山青年竟脱下鞋袜,跳进冰水中,干了一天又一天。有人问他们怕不怕冷,他们回答是:“英雄的烈士们为保卫塔山,不怕流血牺牲,我们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还算得什么塔山人!?”这样,他们奋战了五天,拉了大批冰块,运到田间。那阵子,田野里白花花一片,大路上来往行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看人家塔山人!”
春播如此,夏锄如此,到了秋天,人们又用这种不屈的精神,投入了秋收。现在,这里所有庄稼都收割完毕了。塔山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欢欣鼓舞地庆贺今年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大丰收。
这里,人们非常珍惜自己脚下这块浸满英雄鲜血的土地,他们把每寸土地,每块石头,都作为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十五年前,在炮火纷飞的阵地上,同战士生活过好多日子的老人马玉,一直是如数家珍一样,不断地向村里的青年讲当年英雄的战士顽强不屈的故事。他的侄子马宝有,小时候经常听他讲故事。现在马宝有当了小学教员,他不仅成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不断地把从伯父那里听来的英雄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在十五年前,塔山阻击战胜利结束后,这里第一批参加解放军的孟宪周,听说女儿孟庆芳从中学回乡,不安心农业生产时,便以当年塔山英雄的精神,教育女儿不要忘本,要踏踏实实在农业生产上干一辈子。父亲的谆谆教导,使孟庆芳愉快地参加了农业生产,并且树立起雄心壮志,决心同全队青年一道,把家乡的荒山秃岭变成果园,改变塔山面貌。由于她不断以塔山英雄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认真参加了生产劳动,发奋学习农业技术,社员们先后把她选为生产队长、大队妇女主任,在共青团内被选为团支部书记,今年又当选为锦西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塔山,每到清明,前往凭吊烈士的人群络绎于道。今年清明节,远从外地赶来祭扫烈士墓的“塔山英雄团”代表、战斗英雄鲍仁川、程远苗到达塔山时,妇孺老少都出来迎接亲人。十五年来,塔山人民和“塔山英雄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塔山人民公社社长朱家宁曾到“塔山英雄团”做客,“塔山英雄团”寄来了千百封“家书”。在塔山阻击战十五周年前夕,塔山小学的“红领巾”们,把塔山阵地上的泥土寄给部队里的另一个塔山小学的“红领巾”,并且说:让我们牢牢记住,今天的幸福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的;要保住胜利果实,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使塔山战斗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新华社锦州十六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