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阅读
  • 0回复

从大学助教到小学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9
第2版()
专栏:

从大学助教到小学教师
新华社记者 魏文华
在山东省寿光县城关镇城里小学,有一位装束举止很像农村干部的中年教师,他的名字叫吴书柬。一年前,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助教,现在自愿下乡当小学教师,把自己的精力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吴书柬所在的这个小学,草顶平房,土建院墙,白天用井水,晚上点油灯。论起生活条件和教学设备来,和首都的大学是无法比拟的,但是共产党员吴书柬欣然来到了农村,安心住下来,满腔热情地工作,和孩子亲昵地相处在一起,一些局外人是难于想到他的来历的。
吴书柬生长在贫农家庭里,小时候只上过五年小学。以后失学,在家种田,当小长工,直到二十岁的时候家乡解放才得到翻身。一九四五年起当人民教师,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边教边学,逐渐成长起来,曾经先后三次被评为县和省的优秀教师。一九五六年二月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当了一所完全小学的副校长,这时他更加热爱小学教育,仍然担任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贪婪地学习着。党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一九五六年暑期保送他投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热泪夺眶而出。他怀着学好本领为党工作的誓愿入了学。经过四年的艰苦学习,一九六○年以优秀成绩毕了业,国家分配他留在母校担任助教,并且开始给学校专业三年级学生讲“教育学”。
在大城市六年,他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本色。进北京时带去的二十年前结婚时缝的那床蓝底印花土布面被子,六年后仍旧背着这条被子回到乡下来。在大学里,接触到的是学识渊博的专家、浩如瀚海的图书、精美的仪器设备,他抓住这样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了完成党交给的学习任务,他很少游街逛市,连颐和园那样的著名胜地,也只在去年离开北京以前去过一次。他有三年寒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里学习。他的文化底子薄,年龄大,记忆力差,跟班有些困难,就发愤努力,不耻下问,刻苦学习,以后成为班上的优秀生,还出席了北京市高等学校先进集体和优秀生代表大会。他在四年的学生生活里,坚持学完了二十多门课程,着重学习和研究了《小学教材教法》课程。他在上大学前曾经著作过一本书,在首都六年,又在总结自己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两本有关小学语文、算术教学的书,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当党发出“到农村去”的号召以后,他经过再三考虑,权衡自己的条件和党的需要,欣然申请到农村去。但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背着大学助教的招牌,从大城市下到农村,不论是自己的思想或者社会舆论,都要突破重重关口。从一个长工到小学教师,从乡村小学进入首都的大学,面前是一条“助教——讲师——教授”的道路,城市生活条件和研究环境都比农村优越得多。但是,经过几次自我思想斗争,他看到农村有着更宽广的道路,想到在党的号召面前不能忘本,这才下定决心,向组织上写了两次申请书。那时,老师、同学、同事和亲友等,都有人对他的行动持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怀疑他是否“真心”,有的人要他仔细“考虑”。当他到达寿光县的时候,县人民委员会为他安排了中学教员、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让他挑选,他却毫不犹豫地挑了没有为他安排的小学教育工作。有个知己的朋友劝他“三思”;他笑笑说:“我已经想了几百次!”有人笑他“傻”,他说:“当革命的傻子,我还不及格呢!”党组织支持他的这个志愿,他便急不可待地当天就搬进学校来。
吴书柬以副校长的名义来到城里小学。学校领导上和老师们看到大学教师来小学工作,都说他不必教课,只要指导指导就可以了,但是他坚决地说:“我来就是教课的,不教课也指导不出来!”
吴书柬担任了高小一个班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他放下大学教师的架子,老老实实地用小学教师的态度、语言来和孩子们打交道。他运用在高等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把小学各年级语文全套课本作了分析,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对全班四十九个儿童的家庭、特点、爱好等一一摸透,针对孩子们普遍的和个别的问题来耐心地进行教育。他任教的这个班,是刚刚从附近生产队初小毕业生中招考来的高小一年级新生,程度不齐,有十四五个学生写的错别字很多,有的一篇作文竟有三四十个错别字。一年来,吴书柬对孩子们写错别字的情况和小学各年级课文中生字容易错误的情况作了详细的研究,加强了课堂识字教学,重视课余个别辅导,并且综合全班情况进行集体评讲,针对个别问题单独面批作文,经过艰苦的努力,现在这些孩子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六个错字特别多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一年前写一篇作文常常有几十个错别字,现在减少到只有几个了。
吴书柬教过大学又来教小学,特别体会到学生从小打好基础的重要,因此,他对于学生练习基本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他辛勤教导下,全班学生听写正确率从去年入学时的百分之八十一,上升到今年七月测验时的百分之九十五。在讲课和作文中,他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观察,通过作文来融化和吸收课文里的精华,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独立写作能力。班里不少学生初进学校的时候,作文只能够写三五行,现在一般能写三五百字的文章,个别的学生可以写到一千字以上。
吴书柬虽然担任过大学教师,但是他对待小学教学工作仍然十分严肃认真,一点都不马虎。白天不是到教室,就是在办公室刻苦学习,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煤油灯下备课,他说:“要把学生教好,教师先得自己学好,教师少出一分力,学生跟着要走多少弯路,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由于每一节课,都经过充分准备,系统地掌握小学课文的内容,洞悉儿童的心理,运用儿童们熟悉的语言,因此凡是他讲的课,学生都易于接受。他把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使用出来教好学生。
吴书柬不仅注意教书,还注意教人,他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也很关心。他知道教师对孩子们所起的表率作用,不仅要言教而且特别注意身教,处处以身作则。他经常带领儿童劳动,自己干重活脏活,就连打扫厕所,也是抢先动手。他在黑板上和学生作业本上写字都是端端正正的,自己不懂得的东西从不装懂,总是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他和孩子们一起琢磨一字一词一句,常常兴趣盎然。全班四十九个学生散居在附近十个村庄,一年来他先后到过四十六个孩子的家里。每到一家都要征求家长对教学的意见,检查孩子们在家的劳动情况和完成作业的情况。假期中,有的孩子贪玩,他还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结果作业完成得很好。
这位从大学里来的小学教师,真诚地热爱孩子,孩子们也由衷地热爱他。最近,他去青岛休养,孩子们白天叨念他,晚上梦着他。当他回家的前夕,有的孩子发呆似地在汽车站上等候,把他当作最亲切的人。
吴书柬从大学来到农村小学,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精神上找到了最大的安慰,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
他热爱儿童教育,在大学也研究这一门科学,现在在基层实践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在教小学语文一年的时间中,对于学生基础课和基本功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最近曾经作了系统的总结,还写出了一篇论文。他还帮助其他老师总结有关这方面的经验。一年来他坚持从实践中进行研究,先后写过三篇文章,有的已经在报刊上发表。通过实践,对过去出版的三本书当中有两本作了修改或增订后重版。今年二月又整理旧稿出版了一本《和小学教师谈修辞》的新书。他还在济南、青岛、潍坊等八个市县作过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原来有人说吴书柬到小学工作是“大材小用”、“埋没人材”,可是他的回答却是:“不能小看这件事,农村小学里也有深奥的大学问哩!”在这里,他用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滋育着几十株幼苗茁壮成长。同时,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也在小学的教学生活中更加充实和牢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