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记绍兴一中鲁迅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19
第6版()
专栏:

记绍兴一中鲁迅故居
周芾棠
一九一○年夏天,鲁迅先生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回到了故乡绍兴。秋季开学的时候,他担任了绍兴府中学堂(今名绍兴县第一中学)的监学(教务长)兼博物学教员。
绍兴府中学堂,设在仓桥新试。新试,原是一座科场考院。里里外外大约有七八百株四季常青的柳杉。当年鲁迅先生的住房,在南膳厅东边的高踏步上,这里有三间小楼房。楼下是鲁迅先生和宋紫佩办公的地方。鲁迅先生的一间,靠东,房子并不大,可是用木板隔作两间。前半间是鲁迅先生的办公室,朝南开着一个格子窗,窗外是一条石板走廊,廊下是一个狭长的小天井,这里种满了各种鲜艳的花草,有二株金桂,二株开白花的夹竹桃(据当年老校工徐德宝同志说,现存的二株开红花的夹竹桃已不是原物了),还有几丛在腊梅花盛开时结红子的天竹。
鲁迅先生的办公桌是一张淡黄漆的五斗写字台,台子放在格子窗下。坐的凳子是一只一尺五寸见方的普通木板凳;这样的凳子,桌子前面也放着一只,是给学生坐的。学生去见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总是让学生坐着,两人隔着桌子谈话。东墙下放一只茶几,二把椅子,这是预备给学生以外的客人坐的。靠北壁是一张绍兴民间常用的荸荠漆的八仙桌,这是鲁迅先生临时放置书籍和簿本用的。
在这间“斗”室里,鲁迅先生不仅处理日常教务、编辑《越社丛刊》,有时还替学生做一些在当时人看来不值得做的繁琐小事。当时绍兴府中学堂的学生,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一领到新书,就用白报纸或道林纸,平平整整包上一个书面,然后在包纸正面写上一个书名。这种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是最得鲁迅先生赞许的。同学们也最喜欢去请鲁迅先生写封面字。据鲁迅先生当年的学生周家枚老先生回忆说:“我们每次拿去,鲁迅先生总是蛮高兴的。磨了墨,添上笔,很快就写好了。”有时鲁迅先生特别忙,也不推辞的。他总和蔼地对学生说:“放着,明天早上来拿,好吗?”这些经鲁迅先生亲笔题写封面的书,仅周家枚先生一人就有《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等许多册。
工作室后半间,是鲁迅先生的卧室,有一低矮的木板小门相通。卧室板壁下放着一张棕色的油漆寸架床,床垫是一块旧棕绷,在床角放一只小小的灯柜,灯柜上摆着一盏铜质煤油灯,上盖着一个葫芦形的玻璃灯罩。据当时的学生回忆,鲁迅先生在冬天的深夜,睡前也总还是要躺进被窝,头枕床架,凭借这微弱的煤油灯光,聚精会神地读书。卧室的北窗也放着一张黑漆的二斗长方形桌子。晚上鲁迅先生就坐在这里搜集和抄录一些中国古代的有关植物学之类的著作,如《释草小记》、《南方草木状》等书,比较详细地进行植物学研究。鲁迅先生手抄的《南方草木状》原稿,近年已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征集保藏。手抄本字迹清晰恭正,好像用石印印出来的一样。它是用毛笔抄在素净的毛边纸上的。鲁迅先生又曾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做着唐以前的有关越中史地的著作和唐朝以前的小说的辑录和研究。这就成了后来印行的《会嵇郡故书杂集》和《古小说钩沉》的起源。
鲁迅先生当时正闹着胃病,病得厉害的时候,连粥也吃不下,只能吃少量的水果充饥。学生沈养之对鲁迅先生说:“豫才先生,一歇也不歇,人要吃力的,晚上就不要写文章和看书了吧!”可是鲁迅先生却说:“一个人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不大会觉得吃力的。所以我的抄写或看书,也就是我的休息。”
鲁迅先生在绍兴一中的故居,至今还保存得很好,一切都照原样布置着。小天井里的天竹子和北窗下的女贞树,也都还是当年的原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