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爱国公社近年农业生产发展不快的症结何在? 吕鸿宾在劳动中解决增产关键问题 他的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劳动模范也要深入到劳动中,才能正确地指挥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0
第2版()
专栏:

爱国公社近年农业生产发展不快的症结何在?
吕鸿宾在劳动中解决增产关键问题
他的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劳动模范也要深入到劳动中,才能正确地指挥生产
本报济南十九日电 记者朱曰梅、洪岩报道:今年年初,当山东莒县爱国人民公社社长吕鸿宾到爱国大队第一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和帮助工作的时候,有些社队干部和社员曾经议论:吕鸿宾是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生产经验丰富,无需再参加生产劳动,只要能给生产队多出些点子就行了;如果因为参加劳动影响了工作,那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吕鸿宾没有受这些议论的影响,今年头八个月,实际劳动了一百多天,并且在劳动实践中,解决了公社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提高产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最近几年来,爱国公社农业生产发展不快,粮食产量始终停留在亩产三百斤左右的水平。论水利,全社先后进行了井灌、机灌、自流灌溉等水利建设,扩大了一千多亩农田的灌溉面积。论耕作,全社已有一些土地从两作两收,改变为三作三收和四作三收。论良种,全社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等主要作物,也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肥料、农活质量,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关键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吕鸿宾在领导生产中感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今年二、三月间,吕鸿宾先后参加了华东和山东省的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会上,他认真研究了先进单位的经验,回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一个结论:凡生产先进的,都和干部带头参加劳动有关。他深切地感到,爱国公社成立以后,有一段时期,自己不是忙着开会,就是作计划、作报告,参加劳动的时间比过去少了。因此,对社员的思想、要求,就了解得不透,对生产出的主意,有时也不太中肯。他想,提高全社农业生产水平这个关键问题,必须深入到生产劳动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参加会议后回社,吕鸿宾固定在爱国大队第一生产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觉察到治理水涝是个大问题。过去几年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麦季和早秋虽然收成很好,但是到了晚秋作物生长季节,常常有些涝洼地受到水涝灾害,以致三季只有两季稳收,影响产量稳定上升。
水涝问题,过去他并非完全没有觉察到。但是为什么没有重视呢?主要是他过去怕治涝占地,怕多花费劳力,认为不如在施肥、改变耕作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推广优良品种等方面多下功夫。他到第一生产队参加劳动以后,才开始认识到治涝的重要性。今年春天,在他的建议和带动下,这个生产队的社员冒寒冷,劈冻土,把十五亩洼地修成了台田。但是,吕鸿宾对挖沟占地还有些心痛。今年秋天,他看到一些比这片洼地还高的地受了涝,而这片最洼的地因为修成台田并未受涝,这才解决了他认为占地“划不来”的思想问题。另外,今年他在全社八千亩洼地上的耕作上动过脑筋,有一部分洼地每亩还多上了十多车杂肥和三十斤化肥,但是到了秋季,这部分洼田的农作物还是受了涝。这个事实,更使吕鸿宾深切体会到,只有在解决水涝的基础上,同时改进耕作方法、推广良种、增施肥料,才能把全社农业生产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于是,他决心根治洼田。在劳动实践中,他还发现修台田、畦田、条田,是适合于当地土质条件的治涝措施。
最近,吕鸿宾在第一生产队进行开挖台田、畦田试点。其他生产队的干部看到这种治涝方法好,自动跑来参观学习。目前,这个公社的治涝斗争已经普遍展开,五千亩麦田洼涝地,已经有三千多亩修成了台田、畦田、条田,同时还修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通过劳动实践,吕鸿宾还体会到,只要很好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就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时把工作做得更好。过去社内大事小事都找他,使他整天陷在开会、作报告、批条子、接电话等事务中,很少有时间参加劳动。现在,这个公社的两个党委书记、三个社长和一个文书,已按地区和社务进行了分工,采用了小事分开办、大事集体办的方法。这样既为自己创造了劳动条件,也发挥了其他干部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